西北大学硕士,当高中老师不到半年,因不符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各地为了吸引优质毕业生落户就业,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不光有机会找到好工作,还可享受落户自由以及住房补贴等福利,这也是大学生努力报考名校硕博研究生的动力之一。

人才引进政策各地标准不一,通常会对毕业院校、学历、职称、年龄、技能水平等有严格要求。符合标准的人才提交报名申请后,需要经过有关部门严格仔细的综合审查后,方有机会进入面试。江苏一位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入职某高中的新晋教师的遭遇就有些离奇。

西北大学硕士当高中老师不到半年,因不符合人才引进政策被劝退

95后的赵静是西北大学硕士生,通过年江苏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公告,报考了高中历史教师的岗位。令人欣喜的是她全程一路绿灯的通过了笔试、面试、资格审查、体检、政审等流程,顺利入职。

没想到还不到半年时间,单位就以她不符合人才引进标准为由,劝她主动离职。赵静觉得莫名其妙,如果不符合标准,为啥当时招聘考试的时候,审核结果是合格?即便标准后期有所改动,应该也不影响已经被录用的人,更何况她也签订了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

据悉事件的转折点在于,有人举报赵静和另外一名通过人才引进入职的新晋教师,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生,也没有教师资格证,不具备从教资格,更不符合人才引进政策。

赵静回应表示,若是专业不符,在资格审查的环节就应该被刷掉了,当时通过审核就说明专业问题不是理由。对于教师资格证一事,她也明确告知过招考部门和任教的学校负责人,对方都告知她,在3年内通过教资考试即可,所以这也并不构成被劝退的理由。

当事人对此难以接受,官方回应她并非“名校毕业生”

学校口头要求赵静和另一位新教师主动离职,并没有出具任何书面情况说明的情况下,就停发了他们的补贴。这两位新晋教师想讨个说法,既然资格审核、公示都没有问题,教育部、组织部、人社局、学校四个部门当时都同意录用,为何突然出尔反尔?

赵静表示,校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每人补偿5万元,可是她得她自从去年8月入职后没有任何失职表现,按照当地事业单位薪资待遇标准和误工费,远不止这个金额。

当地有关部门给出解释,他们把人才引进对象大体分为ABCDE五类,教育类岗位仅面向ABD三类高校招聘人才。赵静属于C类高校毕业生,且专业排名并没有进入ESI全球前5%。

西北大学确实有部分学科符合人才招揽政策,但是赵静和另一位老师的专业都不符合要求。这也是工作人员在审核时有纰漏,没有确认到学校每个专业的排名情况,所以两位新老师确实不符合教育类人才招揽政策。

经人举报后,有关方面发现了问题打算亡羊补牢才决定劝退的,并按照规定给他们发放一年见习期的劳动报酬。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她本人也存在过失,知道自己不是师范专业,不符合人才招揽条件就不该报名,如果对方还不认同,将走法律程序解决。

人才引进政策需进一步完善,提高工作严谨程度

各地区人才招揽政策对学历的要求已经进一步细分,不再只看学校整体水平,而是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情况,这样更能彰显公平。同一所学校强势学科和冷门学科当然不能同日而语。

各地人才引进政策多而不统一,条件复杂,难免会有学生混淆,误以为自己符合要求才报名。如果确认自己不符合条件,可能也就不浪费时间和精力申报了。负责资料审查的工作人员,职责就是做好筛选工作,为下一步招聘工作把关。

这件事明显就是工作失误造成的,知错就改也是情理之中的,这也是维护人才引进政策的公平公正性,但是对赵静两位教师确实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应该给予恰当的补偿方案。

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审核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严谨程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大学生在报考的时候也要做好准备工作,尽量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今日话题:这两位教师应该主动离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引擎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