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硕士一年级建筑课程设计展

本文来源:中大院

课题:TOD站域空间创新模式研究参与学生:李洋朱晨涛何宇皓刘浩然王真逸丁翰林陈华雯王妍蒙张磊宋越居余信润计昊天指导教师:朱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叶如丹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集团杨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张雷南京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集团特邀评委:黄向明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集团总建筑师李凌空间站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夏正伟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邢佳林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城市设计处处长徐栋南京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主题:本课题为连续第五年的TOD主题的研究生设计教学课题。年东南大学与天华集团联合指导的建筑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TOD站域空间创新模式研究“,试图探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发展模式下,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交通的交错影响下周边地块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以探索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不同维度发展的影响力。场地:课程选址为上海市普陀区上海西站X-01,X-02地块,既是沪宁铁路线的上海西站铁路枢纽,又是上海地铁11号线、15号线以及未来20号线的三线换乘站,区位条件较好,是连接上海的西北门户站,周边以居住为主要功能。

基地X-01,X-02地块被地铁15号线穿越,为商办用地,且基地上现存两座保护建筑:暨南大学科学堂、暨南新村宿舍。

1、导向性_TOD

朱晨涛、李洋

设计说明:

本设计基于场地的复杂性与TOD的复合性,意图通过合理的导向性设计解决场地所面临的空间导识困境。方案探讨不同要素对人认知活动的影响,进而推导出相应的导向性设计。从场地的历史要素、接驳换乘和漫游活动等不同维度出发,构建了一套属于上海西站基地独有的可识别性空间体系,以满足不同层面人群的寻路与活动的需求,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空间体验和更高的出行效率。

概念模型:

模型示意图:

导向性研究:

方案推演:

总平面:空间示意:导向性体系的叙事逻辑:2、M+TOD何宇皓、刘浩然设计说明:本设计立足于记忆和修复两个出发点。首先在场地调研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