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博士郭威PK清华硕士李永乐,这是最客

01这几天,郭威怒怼李永乐的视频在网上火了。李永乐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拥有千万级粉丝的网络大V,其科普视频受到网友的热捧。虽然他现在只是人大附中的一名教师,但教育背景惊人:高中时他以物理奥赛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时获得北大物理和经济双学士,然后放弃本校保研,考取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硕士。这份履历,足以碾压绝大多数国人。郭威此前似乎不太出名,现在人们也只是知道他是复旦大学的物理学博士。这位郭博士专门从李永乐的科普视频中挑出错误,逐条进行批评,言词激烈。按理说,一位是复旦大学博士,一位是清华大学硕士,这是典型的“神仙打架”,我们普通人根本插不上嘴。不过,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学术问题,而是这场争论本身。就像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架,我们看热闹的虽然谁也打不过,但照样可以对他们品头论足,说一说谁胜谁败,谁对谁错。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02一、郭威是不是在蹭热度。当然是。追逐热点是媒体的天然属性,自媒体当然也不例外。即便是做科普的李永乐老师,也经常会跟着热点走,新冠的时候普及新冠知识,“电梯球”火了就讲“电梯球”的原理。现在李永乐是网上炙手可热的人物,本身就具有新闻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自媒体时代,卞之琳的这句诗也非常契合。每个人都可能会蹭别人的热点,也可能成为热点被别人蹭。比如蹭了李永乐热度的郭威,也正在成为被无数人蹭的对象。当然,笔者也是其中一个。坦白说,热点就是用来蹭的,这本身谈不上好坏,也无所谓对错。03二、科普中的错误该不该原谅。不该。有人认为,李永乐老师做的是科普,并不是严格的学术研究,即使有错误也不必追究。这样的看法是不对的。李永乐的千万粉丝中,有相当多的中小学生。我们都知道,学习知识也存在先入为主的特点,小学老师教错一个知识点,如果没有人后来专门做出针对性的纠正,很可能就会错一辈子。同样,李永乐科普中的一个错误,对于某个学生来讲,带来的影响可能是长久的。科普也是科学,理应严谨。在郭威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指出李永乐的视频里面存在知识性错误。如果这是真的,李永乐老师应该虚心接受,并对以前的错误做出更正,同时做到以后少犯错误。04三、郭威对李永乐个人的评价对不对。不对。“不懂装懂、不学无术、投机取巧。”“要是跟着他这样的话就完蛋了”“他物理没入门。”……这不是理性评价,已经算是人身攻击了。北京大学的物理学本科,从物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上讲可能不如复旦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尤其在某些细分领域,比如天体物理方面,李永乐可能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而郭威博士则在这些方面可能更专业。但这并不能成为彻底否定李永乐的理由。即使在人才济济的人大附中,面对一帮人精学生,李永乐也是优秀的物理教师、奥赛教练,学生屡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如果李永乐这样的人物理还没有入门,恐怕全国物理入门的人没有多少,所有的物理课都得交给郭博士这样的人去讲。虽然,郭威不一定比李永乐讲得好。李永乐老师绝大多数科普视频是没有错误的,从他众多视频中找出几个错误来否定他这个人,并不客观。作为学术上更专业的博士,郭威指出李永乐的错误就好,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倒是显得自己有些小了。05四、我们需要李永乐还是郭威。都需要。我们不可能要求科学普及工作都由各领域的专家来做,他们不一定有那样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有把专业问题深入浅出表达出来的能力。对此,我比较赞同陈征博士的观点,在博和精不可能兼顾的今天,“必须有人勇于冒着犯错误的风险,跳出自己的领域传递二手知识”。做科普需要一些“杂家”,有一定的学识基础,新东西掌握得快,表达能力突出,把深奥的知识用浅显的语言介绍给大众。李永乐老师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时,科普也是科学的范畴,应该保持科学的严谨,有错误就需要有人指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做科普的人,也需要给科普挑错的人。相信经过郭威的一番挑错,李永乐讲错的那些知识点很多人都已经记住了。这也是争议的正面意义所在。06五、对李永乐老师的一点建议。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李永乐老师的讲课视频,我就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