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不少考研人逐渐进入备考阶段,按照往年惯例,各院校会在8/9月份公布招生简章,从近期发布的最新研究生招生简章来看,不少高校从年起延长研究生学制。
7月20日,上海体育大学发布关于年硕、博研招考试调整的通知,其中明确,从年起,博士生学制统一改为四年。
7月10日发布的《陕西理工大学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该校所有学科专业(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学制均为3年。
东南大学在《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章程》中表明,学校硕士研究生所有专业的学制均为3年。
《北京理工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也提出,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本直博、硕博连读基本学制为6年(含硕士),最长不超过8年......
事实上,近年来,延长学制在高校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中南大学、郑州大学、济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也都参与其中。
部分延长学制的高校(图源:研招网)
长期以来,专硕学制2-2.5年,学硕学制3年的惯例,已经被大众所熟悉。如今,硕士3年起步、博士4年起步,这样的“基本学制”,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01
学制延长
选择考研考博的利与弊
对于这一变化,很多人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喜”的是学制延长带来了找工作的缓冲期,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保障人才质量。“忧”的是多出来的这一年,同样带来了学费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对学生来说,大家都盼着早点毕业,找个好工作,早点就业去挣钱。对企业来说,员工学历越高,越容易跳槽,稳定性越差,而且即便是在学校多待几年,再出来依旧是没有工作经验,到那时,年龄也大了,就业压力仍然存在。企业需要的反而是那种实战经验丰富,上来就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员工,如果硕士博士没有工作经验,毕业后依然会面临就业难题。
图源:知乎
选择考硕考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不能成为逃避就业的挡箭牌,一时的暂停不代表一劳永逸,如果规划不清晰,反而会成为职业生涯的绊脚石。
综合衡量,我们认为,在学制延长的背景下,仍然坚持考研考博,对学生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02
刻意逃避
不如转行学门高薪IT技术
数据显示,年考研报考人数为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年这个数字为万人,五年内考研人数足足翻了一番。
显然,扩招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考研人数增长的速度,这背后其实是沉重的就业压力。
据智联招聘报告显示,今年应届生毕业人数超过万,实际有单位接收的只占56%,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自由职业、慢就业等方式缓解自身的就业压力。
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单位招聘最低门槛就是硕士,导致本科生失去竞争力。“门槛焦虑”让大量学生涌向考研,一方面可以推迟就业,另一方面寄希望于有更高的学历加持,自己将来更容易就业。
但现实却是相反的,即使学制时间延长了,培养质量没有提高,也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专业硕士的费用一般在6千到13万不等,如果按3年学制来算,读完就需要1.8-39万,再加上日常生活消费产生的费用,这对普通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图源:新东方在线,如侵删
部分专业硕士学费(图源:网络,如侵删)
这个学费对于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农村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而言,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如果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而且读硕读研,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有读研这个时间和金钱,完全可以去学门高薪IT技术,一来可以节省时间,完全用不了三年或四年,二来通过学习IT技术,可以利用项目实训,学到最前沿的技术,满足企业真正的用人要求,三来IT行业本身就是个人才稀缺的行业,在人才供不应求的环境下,未来前途肯定是无比光明的。
所以,我们与其为了逃避就业去读硕读博,不如在本科或大专毕业后选择学一门IT技术,这样不仅解决了就业难问题,还能成为行业里的“香饽饽”人才,未来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在学制延长的背景下,希望准备考研的学子们一定要想清楚,如果考研不适合你,那就果断学门高薪IT技术吧!这样不但省去了读研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还能及早高薪就业,为自己和家人减轻负担,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