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硕士再读8年本硕医学生,毕业已不惑

大学本科毕业后,不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这很正常。可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重新高考再读本科,那注定是热点话题,会引来一连串的热议,甚至是非议。

记得去年高校招生季,26岁的浙江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张韫喆,顶着亲友压力毅然辞去上市公司月薪过万的工作,为着医学梦重新高考,被二本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批评声、点赞声四起。

要说,26岁的年龄再读4年本科,其实也没啥,毕竟还年轻,毕业也才30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不过,今年爆出的又一个毕业硕士研究生,已经32岁了,重新高考被医学院校录取为8年制本硕连读生,读毕业已是不惑之年,大家就很难以理解了。

包括我自己,最初瞄到相关的信息时,也很不理解,片面认为可能这同学有毛病,或者是故意哗众取宠,以达提高自己社会影响力的目的。直到最近看到了他的详细情况报道,才知道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多么的不容易,此前不解理的我转瞬间已是满满的钦佩。他就是程传坤,年出生,材料工程硕士。

子承父业,是很多家长的期待。从政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当公务员,从医的家长期待孩子未来当白衣天使,从商的家长盼着孩子以后能够接力做大家族商业版图,等等。作为“程氏正骨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9代传人的程声旗也有这样的期待,一心希望儿子程传坤报读医学院,以便将来传承已有着多年历史的祖传医术。

可是,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不少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家长的意见。想当年,家人坚持让我报读师范类院校,我坚决反其道而行之,除了师范类院校,其他专业都不排斥。或许是父母长期管束的原因,在填志愿那个时点上,好像父母建议的院校和专业,作为子女几乎都有否决的冲动。

这个程传坤首次高考,在志愿的选择上也没有遵照父亲的意愿,而是报读了在当时比较好就业的材料专业,后来还继续攻读了中北大学的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硕士毕业后在深圳工作的程传坤,每次回到武汉家中,父亲都劝说其继承祖传的正骨术。这样的劝说一直持续了3年左右,这样的过程也是程传坤逐渐了解到正骨术可造福人民群众的过程。最终,程传坤未能架住父亲的劝说,于年7月辞职回家,决定重新高考,报读医学院,以便将来从父亲的手里接过“衣钵”。

通过一年努力复习,已丢下高中知识十年的程传坤,今年重新高考取得了分的成绩,被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所录取,学制为8年本硕连读。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长达8年的时间里,这个已经32岁的硕士研究生,将在大学里与一帮远远小于自己的学弟学妹一起度过。如果算上已经过去的一年复习时间,按照当前的硕士研究生收入水平计算,9年时间下来,程传坤至少损失百万以上。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30岁到40岁的十年,堪称人生干事创业、展露个人才华、构建人际圈子的“黄金十年”。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男女,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正在全力以赴奔自己的事业。

程传坤在这样一个人生阶段,选择再次回校读书,必然要放弃事业,丢下家庭,远离朋友圈子,甚至是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加之,医学生学习本就很苦,32至40岁已经不是读书学习的最好年龄段,完成8年制本硕医学生的全部学业,程传坤注定要比同班同学更苦更累。

从时间轴来看,在长达40年时间里,程传坤除了在深圳工作的那3年,其余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和受教育中度过。

不得不说,要做出再读8年医学生的决定,这得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啊!这样的选择,程传坤个人必然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完全是为了担起传承“程氏正骨术”的重任,是出于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的责任和担当,在选择和安排自己的人生。

有人说,程传坤的选择是在浪费高考资源、高等教育资源;有人说,程传坤即使要传承祖传的中医,也不必这样折腾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有人说,程传坤为了传承非遗文化,展现了责任和担当,值得学习。而我,却坚定地说,程传坤的选择值得钦佩!

或许有人要问,既然要传承祖传正骨医术,那首次高考时为啥不听家长建议学医呢,这也太折腾了。事实上,人的认识是渐进的,是不断变化的。

想当年,首个获得计算机图灵奖的华人姚期智先生,目标是期望成为杨振宁、李政道那样的大物理学家,而且还是攻读的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后来遇到了他的爱人,转而攻读计算机博士,并一直坚持了下来,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世界科学家。

遵照父母的意愿报读了华西医科大学的饺子,从医学专业毕业后却干起动画影视,而且还拍出《哪咤之魔童降世》这样的经典国产动画片,一鸣惊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脑勺摸得着,却看不见。谁知道以后的人生又会向何方发展呢?

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坚持与否。心里面有了目标,行动上做了选择,只要坚定而执着地走下去,那就是无怨无悔的人生。

友友们,对32岁的硕士程传坤再读8年医学生,你怎么看?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