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的期刊论文结论与摘要有区别类似,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的结论与摘要也有区别。本文先分别简介摘要和结论各有哪些最基本的要求,最后指出两者之前有何区别或不同要求。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最后一章的学位论文的结论,往往以总结和展望作为标题,而不一定以结论作为标题。
一、摘要的五个要素、常见结构和基本要求无论摘要采取什么结构,应尽量包含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1)问题陈述:陈述研究主题,适当指出问题的来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2)研究动机:是你针对主题开展了哪些工作,目标是什么。3)研究方法:你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即采取了什么研究方法来获得你的研究结果的,适当指出为此突破了什么关键技术。4)主要结果:论文得到了什么重要发现,例如提出了什么新的方法、得到了什么重要数据、获得了什么重要规律、形成了什么重要观点。5)研究结论:这里是指研究结果有什么含义、影响和意义。最常见的结构是五段结构和三段结构。
五段结构是指以五个要素各为一个段落的结构,按“问题陈述→动机→方法→结果→结论”这样的前后顺序安排摘要的内容。
三段结构是指按顺序出现背景与目标、核心内容和结论三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要求如下:
第一段:介绍背景与目标,包含问题陈述和动机,突出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你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段:介绍你要解决的几大类问题,针对每一类问题你采用的方法、得到的主要结果以及有什么重要结论。
第三段:对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最后的概括。摘要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摘要的长度一般要求在一页以内,不超过字,也最好不少于半页。如果所在单位指南有额外要求,则按额外要求限定字数。对于五段结构,适当权衡五要素的权重。如果问题重要,突出问题;如果方法重要,突出方法;如果某条结果重要,突出该结果;如果某条结论重要,那么突出该结论。如果某个要素完全不重要,那么可以一笔带过。对于三段结构,控制核心内容的条目数。可以按论文的章归类,但尽量不要超过3个类别。例如,如果论文有四大章以上的实质性内容,可以将形式接近的两章合并介绍。在方法介绍中尽量指出可靠性和适应的参数范围。如果方法中某个要素对达到你的研究目标很重要或对得到重要结果不可或缺,则应强调。尽可能给出最后一级的量化结果。以表述定量结果的差异为例,“不一样”比“高、低、强、弱”差一些,“高、低、强、弱”比“高多少、低多少、强多少、弱多少”差一些。在问题陈述中以宽的背景起步,结论除交代解决了什么问题外,还可以总结出对本领域科学家甚至更宽阔的领域而言你的研究结果的通用价值。这样,整个摘要就呈现“宽→窄→宽”这一有望能吸引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