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士辞掉事业编制,工资翻倍还不加班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公务员考试热度持续高涨,除了与学生自身的选择以外,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私企薪资待遇再高也是临时工,不如“铁饭碗”更有保障。可是很多大学的硕博研究生,不甘心一毕业就进入舒适圈,否则和二本生有什么区别?

硕士辞掉事业编制,工资翻倍还不加班,家长却担心找不到对象

或许对于双非本科毕业生而言,只要能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是对于名校研究生而言,他们的学历和能力都在普通人之上,更加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他们的技术和能力就是“铁饭碗”,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也就没有那么在乎编制的意义。

陕西一位家长吐槽自己的儿子,本硕连读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所工作,享有事业编制待遇,每个月到手工资大约在左右。这还只是刚毕业的起薪标准,以后会更多。

除了薪资待遇以外,能在研究所工作的人,在外人看来和科学家没什么两样。家长对此非常满意,在亲友面前也很骄傲,可是学生本人却并不满足现状。与他的同学相比,他的薪水并不高,而且经常出差、加班,很没有成就感。

学生在研究所只工作了4个月就不顾家长的反对,辞去编制跳槽私企。与之前相比,学生能学以致用,工资翻倍,而且不用加班不出差。家长就没那么开心了,觉得没有体制内的工作稳定,万一公司黄了或者把他辞退了咋办,没有编制可能都影响找对象。

学生一再告诉家长有本事不怕失业,毕竟有学历有能力,树挪死人挪活,一线城市的大学生跳槽不是新鲜事,很少有能在一家用人单位工作到退休的情况。一般平均每2-3年可能就会换家公司,薪资水平和职位都会有所提升,可这在家长眼中就是没有保障的象征。

网友态度呈两极分化,到底该不该听父母的建议?

家长总愿意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子女提出一些意见,避免学生因为社会经验不足而走弯路。就像找工作一样,可能年轻的时候野心比较大,总想出去仗剑走天涯,看不起稳定的编制。可能人到中年以后才知道编制的“真香定律”了。

即使现在报名条件有所放宽,35岁再想考编可就难上加难了。能趁年轻就进入体制内,可能到35岁时已经当上了科级领导,不用再为生活奔波,相比之下,很多当年的学霸在私企迎来离职潮,再想找工作就不容易了。

现在很多家长不仅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取编制,也希望未来另一半也在体制内工作,这样二人都不用为日后的生活发愁。在相亲市场,可能月薪1万的私企中层干部,不如体制内月薪的基层科员。家长担心儿子辞去编制以后不好找对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家长的观念未免过时了。如果连大学的硕士生也满足于体制内的稳定工作,那岂不是在浪费教育资源?

大部分体制内的工作技术含量很低,即使是研究院也未必都是科研岗位。从该学生觉得专业不对口就能看出工作不是很适合他,到了企业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自然薪资水平也更加理想了。

虽然私企不是很稳定,但是学生有能力,积累一段时间后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平台。说不定以后能自主创业,或提前实现经济自由,是否有编制也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该家长和大家分享此事,也是想听听其他家长的意见。尤其是未婚女生家长的想法,如果大家都赞成学生的看法,家长也就放手不再管了,若是过来人都觉得考编是长久之计,那么家长自然不忍心看儿子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笔者有话说

笔者认为,学生小的时候三观还没有形成,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需要家长引导并监督是完全有必要的。可学生大学毕业后,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就没必要还一直不敢放手。

学生经过高等教育的洗礼,对专业发展前景和自身能力必然有更好的考量,家长不在该领域工作,可能用以往的经验并不能给出最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家长可以把事实摆在那里让学生自己选择,但是不要过多干涉,否则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拖了后腿。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这位学生该不该听家长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知识创作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