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伪心理学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www.kstejiao.com/m/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导读:全文字如果这本书是以随笔或者非纪实文学出版,我最多也就是因为它言之无物而丢掷一旁,但现在却是以心理学科普读物的姿态在这里愚弄读者,那必须撕下它的面具一睹庐山真面目了。我们今天就从外而内地扒一扒这本伪心理学读物。先说结论: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伪心理学读物。作为心理学科普读物它是不过关的,最终伤害的是读者以及心理学爱好者,因为把它当成心理学科普书籍来读,你会发现全书没有科学的论点以及科学的验证方法,讨论的许多范畴都不是当代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最终只会引起大众对于心理学更深的误解-原来这就是心理学呀;如果把它当成文学来读,那打脸就更快了,因为它标榜心理学科普读物,违背了作者的初衷。我们简单来界定下什么是心理学和伪心理学:心理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包含许多研究主题(分支),但根本上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有关行为与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目前尚没有任何一个研究主题(分支)可以完全解释人类的行为与心理过程;而伪心理学非常好判断,使用非科学的论证和实验方法去研究非心理学及心理学领域。首先,我们从正常买书时会考虑的几个外部因素分析一下。书籍封面书名:观点独特有吸引力。但生物心理学不会使用这个名字-因为我们大脑的构成与运行机制不是这样的,否则我选择做天才多好呀;行为心理学或者认知心理学也同样不会使用这个名字-因为他们还没能做到完全一刀切的解释人类行为和认知。为了符合它心理学分类的需要,那就只能往心理动力学上去靠-初步判断结果是书名大而空,刻意包装书籍卖点。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很明显这不是一个主打心理学书籍出版的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心理学书籍方面的出版物较多,就像我们平时选择经管类图书会选择中信,文学译本会选择译林一样)。作者:高铭(没听说过,猜测至少是国内某一流院校的硕士、某国外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毕竟科学的门槛很高,不然我这种知识储备少得可怜的人也能提出相对论了)。但下面几行介绍却让我对它是一个心理学科普读物产生了更大的疑问,首先这几句文字初看非常吸引人,足可以勾起你的购买欲望,但稍加思索就可以发现问题,我们来拆解一下:一、如果这里的灵魂指的是广义上人死之后的灵魂,那么这不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如果是狭义上我们日常的心理过程(情绪、记忆、压力、恐惧),那么使用灵魂一言以蔽之是不准确的。二、精神病人,很明显地指出研究对象(被试)为一群精神疾病类患者。我们先不去管他是否像弗洛伊德那样进行精神分析(或许他是弗洛伊德思想的支持者),他的方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个案研究(心理学上主流的几种方法为:实验、相关研究、问卷调查、自然观察以及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就是对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的挖掘,这些个体往往存在着罕见的问题或者非同寻常的才能,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它的主观性(人有各种意识和情绪)、样本数量小以及缺乏对可能影响个体变量的控制,虽然很难推广和应用到其他个体,但有时也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三、访谈,在心理学上称为见证叙述,是心理学家不会使用且尽可能要去避免的方法,因为人的主观性会产生影响,而科学是要尽可能地回避个人化的东西。四、手记,这就是一个纯粹的噱头卖点,没什么好分析的了。五、最新版居然用上了明星效应,但只能适得其反。如果心理学读物想增加自己的可信度那肯定是专业人士做序,最好是美国心理学会(APA)指导用书,很明显此书是没有同行评审机制-直白的说-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至此,初步判定它不是心理学书籍,但为了避免首先效应(第一印象)的误导和证实偏差(倾向于证明自己信念的事)的影响,那我们就来阅读一下。作者介绍看得我就差没吐出一口老血了,毫无专业学历和相关实践研究的的门外汉居然比专业心理学博士都厉害,就好像毫无医学经验的我轻松地完成了一台心脏移植手术一样,太扯了-不值得浪费图片位置,有兴趣的自己去搜索。避免自己主观情绪上产生的误判,忍着继续。目录看得我心生敬佩!即使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圣人都不曾做到如此的心怀宇宙啊,超自然现象、人格、宗教、进化……就没有作者不能谈的,目录无法判定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怎样的解读,忍着继续。新版前言最后部分读了新版前言,一开始以为作者可能要写的是认知心理学?再读两行后是在写进化心理学?再读两行后是在写心理动力学(最为出名的分支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读完前言我都不能明白作者想传达怎样的思想主题,而后面一部分看得我想骂人,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你出的什么书,如果是自谦,那绝对是千古第一人啊。第一版前言开头部分接着读第一版前言开头部分,上来就王炸-本质主义,作者你的书是分类在心理学类目下,这个你深知并且是满心愉悦的,你来说明下心理学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本质主义的?难道心理学又重新回归到哲学中去抢饭碗了?最后作者说由他来带领我们领略世界……忍住(默念三遍)。第九章飞禽走兽继续读,结果又遇雷,这压根不是科普作者会说的话。就连我这种水平的人都知道眼睛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更何况专业知丰富的专家学者(对了,他们不会读这本书)。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大脑的视觉皮层加工视神经传递的信息,进而产生的视觉图像,而色彩是大脑根据进入眼睛的光波波长创造出来的感觉。是我们的大脑富裕了这个世界五彩斑斓的颜色,作者上学时光肯定跑去思考名利主义-我该怎么名利双收了吧!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读了这两章,果断放弃,他写得满纸荒唐言,看得我一把辛酸泪。首先作者堵死了心理学家想要确证实此说法的路径,大众更无从考察了;然后可以看出他毫无心理学知识,因为心理学是用来做提前预测的,而非事后诸葛亮。顺便说下,心理学早前大量研究过超自然现象、心灵感应、星座这些主题,但因无法实施提出假设、收集客观证据、分析结果和发表、重复性验证这些科学方法,最终将其摒弃在心理学之外。我们来总结下为什么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伪心理学读物?全书内容毫无心理学科普书籍的影子,更加不是心理学(这个很重要)!!!讨论的内容非心理学范畴不说,而且全无科学方法。极聪明的作者却犯了两个错误。首先,来说作者聪明在哪里,如何画虎?一是以精神病患者的口吻来提出所谓的问题(哪怕错误连篇都没有关系,我们的同情心告诉自己应该原谅他们),最后自己毫无卵用的说两句就可以结束了。二是想复制弗洛伊德那凭借一己之力来解释全人类疑惑的精神分析理论,作者很清楚弗洛伊德的知名度和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的学说没有办法完成证明(因为他提出的问题不是假设)。然后,来说错在哪里,怎么类犬了呢?一是作者模仿弗洛伊德只得其形,弗洛伊德编织的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理论世界,让心理学家没有办法去证明他是不科学的。而作者的作品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没有弗洛伊德的智慧和逻辑能力,自然就画不成虎了。二是作者懂得利用弗洛伊德的知名度及学说,甚至懂得大众对于心理学的误解(毕竟是搞影视策划的嘛),可没有认清心理学界给予弗洛伊德更多的不是赞美而是批判(当然他只需要借助名气),举个例子:弗洛伊德应该是心理学专业课上,最先被提到的那个人,也是以后都不会再被提到的那个人。另外作者更加不清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见证叙述和个人自我的经验是无法支撑起有效且充分的实证证据,但确是伪心理学读物的安身立命之术,所以只能类犬。也真是猪油蒙了心啦(当然出版社、平台也是这条高利润产业链上最不可或缺的),但这不妨碍愚弄读者,名利双收(当然在我这里是啥也没收到),建议此读物如果有机会再版的时候改名为《一群疯子如何成就一个天才》。顺便说下令我心痛的事,现在的心理学图书市场真的是李鬼打死李逵-星座手相读心术琳琅满目,真正的心理学入门书籍无人问津,哎……一个不懂排版的中二科普青年,下期我们聊聊弗洛伊德如何跌落神坛的,拜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