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7万硕士送外卖”的新闻引发热议,无论你是,还是,一个月工资还没有外卖员高,嘴上说着21世纪人才最宝贵,但实际却不得不面临学历贬值的事实,甚至很多毕业生找工作都变得越来越难。
大学生市场供大于求
据资料显示,20~30岁人群,大专普及率已经高达70%,年大学生不超过万,到了年已经达到万,年增长率超过3%,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但就业市场却依旧紧缺,大学生供大于求,年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局面。企业招人时免不了各种挑挑拣拣,有学历,有工作经验,有专业技能,最终工资可能只有3、。也难怪不少毕业生感慨“毕业即失业”。
学历越高工资越低?
年一位卖煎饼的大妈意外走红,顾客怀疑她少打了一个鸡蛋,大妈大喊冤枉:“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此事一出网友纷纷调侃,还工作什么,卖煎饼去了。月嫂、汽车修理师、理疗师等等蓝领,工资动辄上万,反倒是大学毕业出来工资可能只有4、,如果寒窗苦读十年,只是为了争取随时可能会被炒掉的元工作,结局还不如送外卖的,那早早放弃学习参加工作,岂不是更划算?
高学历穷人=读书无用?
不少人将高学历穷人与读书无用画上等号,类似“大学生不如外卖员”的消息也让大学生日益焦虑,这是高校扩招的必然结果,是不是就意味着读书无用呢?其实不然,读书或许不能为我们分配工作,但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选择,月薪的大学生,三年后可能是月入上万的白领,而日赚的农民工,三年后可能还是日赚,甚至更少,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是经验增值型,而农民工的工作是体力消耗型,大学毕业生随着经验的积累,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代替性越来越小,而农民工随着年纪的增加,体力的下降,工作可代替性只会却来越强。而且对于这些付出体力劳动的人来说,时间支出也是常人的好几倍,卖煎饼月入3万的背后,可能是日日夜夜的早出晚归,牺牲掉所有的个人时间。
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挣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学习对于大学生的意义,不在于一张文凭,而是学会思辨,提高认知范围和阈值,而提高学历,是提高认知的不二途径。
如今的社会现状让不少大学生焦虑,对于大学生而言,过于焦虑是没有必要也毫无意义的,要解决这一焦虑,只有让自己拥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死读书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一定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本领,才能让自己的能力随时适应各个岗位的需求,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惧怕任何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