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竟然走出了这六大名人,你知道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吴淞大桥、江杨路大桥、蕰川路大桥、康宁路大桥、沪太路大桥横跨其上。全境东西长17.5千米,南北宽约23.08千米,区域面积.71平方千米。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宝山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当然,上海市宝山区自古至今人才济济,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了解下宝山区历史上最知名的六大名人。你知道松江的哪些名人呢?

第一位:钱世桢

钱世桢;中国明朝时代人,性别:男,字士孙,号三持,出生于年,明代嘉定县东钱宅人(今属上海宝山区罗店镇),年由诸生改武举,年武进士及第,后授苏州卫前所镇抚。升浙江运粮把总。二十年朝鲜有事以文武能臣随征,浙江坐营游击二十二年防倭海上,历任江南金山、常镇参将。约年嘉定粮荒,世桢逝世离开人间。年,随提督李如松率部攻下平壤,北过大同江,席卷22个州,追倭至开城,斩1员倭将,立下大功。但当李如松问他所斩倭将姓名时,不能答,因此功劳被埋没,仅任浙江游击,后升冀州参将,世桢性情耿直,从不趋炎附势,战场上骁勇善战,舍己报国,後因触犯上司被罢官,年八十余卒于家,葬于家乡。平生著《东征实纪》(东征纪略)、《射评》(唐时升,侯黄两忠节并序)。

第二位:潘光旦

潘光旦(年8月13日-年6月10日),男,生于宝山县罗店镇(今属上海市)。字仲昂,原名光亶(后以亶字笔画多,取其下半改为光旦),又名保同,笔名光旦(见《新月》),西名Quentinpan。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年参与筹设新月书店。著作除有《优生学》《人文生物学论丛》《中国之家庭问题》等外,另有译著《性心理学》等。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陈寅恪、梅贻琦。他研究中国现代教育,潘光旦是位绕不过去的人物,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他是最早发现专业化教育弊端,并提出通才教育思想的那代教育家之一。他在教育上的最具特色的贡献是提出了“位育”之道——这可能是中国学界自严复后将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进行结合的最早成功的范例。

第三位:张幼仪

张幼仪(年-年),名嘉玢,年出生于宝山,年与徐志摩结婚。年生下长子徐积锴、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国读书,次年徐志摩则转往英国伦敦。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丈夫团聚。徐志摩年要求与幼仪离婚。年张幼仪于柏林产下次子,并与徐志摩正式离婚。年返回中国,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年移民香港,年与苏纪之医师结婚。年苏纪之医师去世,幼仪搬往美国与家人团聚。年逝世于纽约。

第四位:袁希涛

袁希涛(-.8.29),字观澜,又名鹤龄,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城厢人。清光绪举人,清末民初教育家,同济大学第五任校长。以诸生肄业上海龙门书院。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任沪广方言馆教习,他从此时接触新学并注重教育。袁在江苏组织“义务教育期成会”,联合各省共同探讨、推广,并倡设乡村师范作为推行义务教育的基础。在他兼任江苏省学务处议绅时,创立了宝山绘丈学堂,并积极参与筹办复旦公学(现复旦大学)于吴淞,担任复旦公学第一任教务长。后又筹商将德人创办的同济医工学堂(现同济大学)收回自办,迁校于吴淞。晚年在人文社编审史料,于年8月29日病逝。

第五位:张德庆

张德庆(.8.10-.10.1),内燃机工程专家。上海宝山人。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硕士学位。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设计制造了第五式综合白煤炉,为人民交通事业作出了贡献。研制成功代用润滑油,可用于汽车与机床等。参加了我国科学技术十二年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内燃机节能、代用燃料、石油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提出过不少独立见解。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第六位:陈伯吹

陈伯吹(年8月13日~年11月6日),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至年已是第27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