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工作最符合你的要求?是每天能在办公室悠闲的刷剧,还是在职场中不断地充电学习,更或者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其实工作不难找,往往很多企业还在为招到员工而头疼,但是能够招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却很难。
小编就发现一个很诡异的现象:很多企业为人才头痛,很多学生在为工作忧愁。明明两个彼此需要的关系,却总是显得这么矛盾。
对于企业而言,在自己运作的过程当中,肯定需要大量的人员,而只有为企业带来效益、符合其标准的员工才能留下。
那找工作的学生呢?
虽然现在有人调侃“大学生满地跑”,但是了解的人都知道,高校也有不同的标签,你是重点大学、二本、三本、专科,不同的学历就像筛子,把其做出了区分。这种区分在刚刚毕业找工作的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都是毕业生,别人无法了解你的能力,你的态度,唯一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就是你的学校。有了区分就有了不同的待遇,每一个阶层都有相对应的待遇和发展。而“眼高手低”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大学生找工作时的心态。
这种区分本身也不是唯一标准,毕竟哪怕你被划分到了这个范围,没有能力你也可能依然会被淘汰。毕竟谁不知道你大学到底学到了什么?
就算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高学历加高实力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进入这样的误区。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了企业对人才的一切要求,企业就该给他们应该有的待遇!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一名中科大的硕士毕业生,学习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从事AI研究,但最后被调去东莞搞软件开发,薪资1万4。
他除了对薪资和岗位不满意之外,而且对于未来也充满了迷茫,认为曾经一直流传在该公司工作可以“三年买车、五年买房、十年买坟”全都是骗人的,而且认为这样的待遇太掉价了,甚至自己如今好不容易在名校读了3年研,最后混的还不如本科毕业的同学。
月薪一万相比别人来说肯定足够,可是他觉得自己是名校毕业,又是硕士研究生,月薪一万怎么算都觉得太“屈才”了。
此言一出,便引发了众多网友的争论:
评估自己的薪资水平,一方面是正确评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要参考行业标准。
不考虑大环境去谈个人价值,不现实。
你需要了解行业的薪资情况,看行业的统计报告,网上搜索信息,问问师哥师姐,混入专业的群请教下从业的老鸟……
其实,真想了解薪情,这事儿并不难。
坦率的讲,新人入行,薪资再高也有限,都有一个打怪练级的过程,不可能一出道就会七十二变,做好薪资不高的心理预期。
建议: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利于自己成长。
刚出来混赚个三瓜两枣的小钱,不必沮丧,未来有本事了,能赚的大钱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