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考研总是一个争议的话题,十字路口,到底是先就业——增加社会阅历,还是先考研——增强学历?这个问题总是让无数本科毕业生不眠不休,最终还是不知何去何从?其实这个问题也没有那么难,首先分析一下考研的原因?
第一种情况:本科毕业就等于失业,心里还没有准备好工作,准备在学历上提升下自己,增加面试砝码,说白了,这类同学就是目前没有信心找到工作,考研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当研究生毕业,会发现竞争压力更大。毕业时拿个硕士研究生本本去给应届本科生抢饭碗,又觉得心有不甘,去给同届硕士研究生竞争,发现还是没有竞争力。带有戏剧性的是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可能还是自己大学同学,工作时大学同学成为了自己的上司。
第二种情况是因为专业,的确有些专业对口工作,学历越高越吃香,专业对口岗位稍微好点的都要硕士学位,这类专业的工作大多是不可替代,医院从业人员,心理咨询师,律师,科研人才等,学历是越高越好。特殊岗位(专业必须对口)决定了学历的需求。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其他工作岗位都具有可替代性,毕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及岗位。据相关部门统计,有80%的人从事了非对口专业的工作,这部分从业者——学校学到书本知识只有20%用到工作中。
第三种情况最文艺,为了天荒地老的爱情。考研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另外一半去考研了,所以自己也要去考研。为了爱情本身没有错,爱情是千百年来恒古不变的话题,为了爱可以献出一切,包括那唯一的生命。听上去很伟大,却被现实狠狠的摔了一巴掌,凡是为了爱情失去自我的人,最终还是失去了爱情。到时候送一首《凉凉》都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送一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来安慰一下自己。
第四种情况最具奉献精神,那就是父母要求考研,家谱上都是硕士研究生,不考个硕士研究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父母之命不可违,甚至有些父母专业都帮选好了,同时还承诺硕士毕业就直接去哪里上班。为了父母,有可能毕业后、或者工作后,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
第五种情况是为了自己,有明确的目标,特别喜欢某个专业,就是想在某专业领域里深造一下,充实一下自己的学历。自己喜欢的这个领域充满无数诱惑,感觉这个领域的书就没有读够,如饥似渴。因为兴趣爱好,从没有感觉考研辛苦,真正感觉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往往这种情况考研都很轻松。方向正确,目标清晰,未来也有详细规划。这种情况是真正的为了自己而读书。当你知道去哪里,上帝都会为你让路。这类人必成功。
总之考研理由无论多么充分,只要不是为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对专业的喜爱,而去当一名滥竽充数的考研“大军”,那都是耍流氓,这是一种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不负责的表现。
祖国的明天不仅仅需要科研人才,更需要的是一批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祖国需要你们时,不退缩,能勇往直前。我真诚的希望考研大军们,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不要盲目的考研,否则机遇就会变成陷阱,如果暂时没有想好,请想好了再出发。
如果你对考研有啥看法,请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