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的天花板,清华在读博士一周一篇论文

论文对于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大学生要想毕业,就必须要拿出一定数量的论文来。现在,对于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有盲检,还有抽检,就是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而就是专科生也必须要写论文才能顺利毕业。

也因此,对于硕士和博士而言,他们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不达标的话,就会影响毕业,甚至连将来的就业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优秀的学生,都会在读大学期间努力发表几篇有质量的论文,以保证自己能顺利地毕业。

而近日,就有一位清华博士武某涵因为论文火了。他在读6年时间里,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不说其他的年份,就说年,仅仅半年时间,他就发表了26篇论文,其中19篇是一作。

这上半年是多少周呢?只有区区26周。而他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拿下了26篇论文,差不多一周,就有一篇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这样的发表速度,是不是比写周记还要快呢?这真的是一个天才啊!——都能把论文当周记来写的人,谁能不膜拜呢?

要知道,大多数大学生一年能发一两篇论文都已经是很出色的了,而一年发不了一篇论文的也是大有人在。不然,怎么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论文的问题被延毕呢?比较于武某涵的狂飙突进,你不服行吗?

有网友发表感慨,称:“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了。我看到一后面竟然跟着两个零的那一刻,有了种拿跑任务的感觉,大脑着实是嗡的一下宕机了。我两个导师,都已经是tenure了,而且算是院士级别的,加起来都没有到篇。我就更别提了。别说一年二十几篇paper了,作业都写不出来二十份。我看来只能和人家拼一下×××的频率了。果然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当然,这样的发文速度还是引发了众人的怀疑,因为任何一篇论文都是需要不断地实验、完善、再实验,再完善,而这样一个又一个反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熬的过程。而这位武某涵同学似乎举重若轻,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奔跑步伐的。

“太夸张了吧,是属“蜈蚣”的吗?有的人辛辛苦苦才熬出一个论文,这多篇论文是认真的吗?”

更多的网友则跑去搜索武某涵的大作,准备好好膜拜一番——要是能学到他的一点神技,那下一个开挂的不就是自己吗?

但是,深入钻研之后,大家发现,武神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水神”。由电子科技大学的在读博士在读完它的论文之后给出了三条读后感:1、实验不严谨,结果难以复现;2、海投论文,其实是一个工作拆分成了几十个点,武神亲自演绎了只要投得够快,编辑拒稿的速度就追不上我;3、车轱辘话反复说,好比一本小说按篇出版,纯粹是写论文为了发而写。并且在最后给出了一个评价:清华之耻,学术毒瘤。

这是不是学术毒瘤?至少有一点还是肯定的,那就是他的论文里还是有一些东西的,不然那些杂志能把他的论文发表吗?

而现在,论文灌水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许多时候这还是很管用的——你要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你想要找到更好的工作,它就是最好的敲门砖,还真就被认可。

也正因此,有人说,水神啊,膜拜。如果有这能力的话也会照做,毕竟,如果能躺赢谁还愿意跑马拉松。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奇怪的一幕,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当下的规则不完善,而规则的完善却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但愿这样的水神出现,能够让我们的相关不能能引起深思,能给我们的学术界带来一个新的改变。

亲爱的读者,对于清华在读博士一周发表一篇论文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