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古尔纳的中国研究者他关注的是夹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可以说,他的作品向世界展现和推介了非洲及其文化,对于文学世界中非洲大陆的印象勾勒,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年姜雪珊在汇报论文。受访者供图文丨新京报记者汪畅编辑丨袁国礼校对丨吴兴发本文字阅读7分钟对于大多数中文读者来说,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些冷门。“鉴于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瑞典当地时间年10月7日,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Gurnah)获得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文译本的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作品难得一觅,相关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公开数据库能检索到的少量研究文章中,就包括了年发表的期刊文章《国内外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研究述评与展望》。10月8日,新京报记者对话上述文章第一作者,时为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级研究生的姜雪珊。姜雪珊表示,古尔纳是一位比较特别的“讲故事的小说家”,其作品故事叙述性较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姜雪珊原本计划撰写一系列研究古尔纳的文章,但因自己的身体问题未能如愿。而此番误打误撞,姜雪珊称,是自己“离诺奖最近的时刻”。“钦佩于古尔纳深刻的人物描写”新京报:最初是怎么了解到古尔纳的?姜雪珊:我对古尔纳最初的了解来自于我的研究生导师。年,我的研究生导师孙妮老师当时承担了一个国家社科项目,是关于战后英国移民文学研究的。孙妮老师圈定了一批移民文学作家,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将这个课题分成若干子课题,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我们感兴趣的子课题进行研究。我当时看了导师给的资料,对古尔纳比较感兴趣,就选择了他。新京报:为什么会研究他?姜雪珊:可能是导师提供的那几个作家均为女性作家,唯独古尔纳是男士。毕竟当时刚开始做研究没多久,算是误打误撞。现在想想,运气是太好了。我之前以为自己和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时候,是住在莫言曾经居住的土地上时,还有高中用莫言的文章做阅读理解,没想到读研期间研究古尔纳,才是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时候。之前写论文的时候,我就屡屡钦佩于古尔纳深刻的人物描写,沉浸于对后殖民时期非洲人民的同情,对古尔纳宏伟的叙事观赞叹不已。此次他获得诺奖,我很高兴他的作品能够拥有全世界更多的读者。我当时也很想翻译Desertion这部作品,但是因身体原因,只能搁置。新京报:研究了多久?姜雪珊:从研一下学期,我便开始研究古尔纳的作品。研究生期间一共撰写了四篇关于他的文章,其中只有一篇已发表的。在写硕士毕业论文期间,因为我身患肾病,写论文期间病情恶化,最后做了肾移植手术。很遗憾因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最终未完成有关古尔纳研究的毕业论文,否则一定会将关于古尔纳的研究坚持做下去。新京报:当时有发现古尔纳是相对“冷门”的作家吗?姜雪珊:发现了,在年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