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毅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他把自己的一生和身体都奉献给母校。在27岁那年徐欣毅与白血病恶魔的抗争以失败告终,他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生,唯一没有完成的,就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出来,可是在生命的尽头,他做出了更加伟大的决定,他把他的遗体捐赠给自己的母校,学校将把他的身体做成标本,称为“大体老师”,他的身体将发挥重要作用,代替徐欣毅的灵魂继续在医学界奉献。
遭受白血病折磨
在医学界,常常用“大体老师”这样尊敬的称呼形容遗体捐赠者。在人生命尽头时候8小时内对遗体进行紧急速冻,零下30多度保持遗体的新鲜,以供学生正常解剖使用,使用“大体老师”前要将遗体解冻至5度左右。
在徐欣毅就读硕士期间,经常和大体老师“打交道”,而且在解剖大体老师前要进行一系列严肃庄重的仪式,祭奠仪式时徐欣毅一直保持虔诚的态度,他认为大体老师非常伟大。
直到徐欣毅病情难以控制的时候,他时常陷入昏迷,医生也告知了徐欣毅的家长,请示他们填写放弃治疗的文书。临近死亡,徐欣毅在少之又少清醒头脑的状态下,他请求母亲帮他完成遗体捐赠书的填写。
徐欣毅刚生病时,身为一名医学生的他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活不长了,白血病治愈的案例少之又少,而自己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母亲心疼他,祈求上天保佑,可是无济于事。那时候他和母亲第一次探讨了关于人去世后遗体的处理情况,徐欣毅告诉母亲,想要把他的遗体捐赠给上海中医药大学,因为他认为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期间是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医学界“许三多”
徐欣毅被称为医学界的“许三多”,因为他身上总带着对医学的执着和认真,甚至像一个“医学傻子”一样,只知道沉浸在医学知识中,对外界娱乐生活一概没有兴趣。
徐欣毅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很好,虽然出身普通,但是我认为能考上上海中医药大学并把自己的遗体捐赠给母校的他一定是“不普通”的。虽出身普通但活的出彩,徐欣毅做到了。
徐欣毅被上海中医药大学录取时的开心表情,徐母永远忘不了。因为徐欣毅一直都是一个内向沉默的孩子,除了发自内心的开心的话他很少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可是命运弄人,录取通知书下达的11天后,医院给徐欣毅发了一通电话,让这个本来开心的家庭受到五雷轰顶的打击。医院,他接过医生递来的入学前的体检报告,血液报告上显示的数字他再清楚不过了。他抱着母亲失声痛哭:“妈妈,我可能要生一场大病”。
接下来的一年里,徐欣毅积极配合治疗,一个月一次的化疗让他特别辛苦,但是他都忍受下来了,不仅如此,他仍在上课。
与病魔抗争,学习进度不能停
徐欣毅非常的重视自己的学习机会,因为他非常的虚弱,一点点小小的感冒都可以威胁到他的生命,但是他仍要戴着口罩去学习。
他学习劲头很大,但是身体承受不了,同学们关心他,老师重点讲完之后想让他提前回去,但是他拒绝了,他认为提前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因为硕士医院进行值班,实地的学习医学知识。徐欣毅也不落下这样可以跟着导师学习的机会,甚至他请求值几次夜班,为了应付突发事件。
可能老天爷感受到了一直在硬撑着的徐欣毅,想让他休息一下吧,医院了,病情恶化了。
这次病情的恶化,医生只对徐欣毅做了一次化疗,化疗过后就让徐欣毅母亲带着他回家了,因为医生告诉徐欣毅的母亲,徐欣毅将要正面面对死亡了。
回到家的徐欣毅仍然不想放弃学习,让人震惊的是,他不听劝阻,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全部带到学校,另外带了一大袋子的纸尿裤,他要去学校住宿学习,因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就要2个小时,他不想浪费这两个小时的学习机会。
于是,他穿着纸尿裤去教室上课,一节都不愿落下。徐欣毅最爱的科目是医学界最枯燥的“高级病理学”,高级病理学晦涩难懂,这门课的老师看到徐欣毅上课时眼睛里散发出来光,老师看得出来,他对医学是“真爱”。
又是患者,又是医生
在徐欣毅住院期间,很多病友都知道他是很厉害的医学界硕士,精通各种医理,所以病友们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还会过来请教“徐医生”。徐欣毅也乐于给病友们分析一下,因为他这样能得到更多的临床经验。
病友们询问为什么徐欣毅这么严重了还要坚持学习,他妈妈难道不拦着他吗?
其实徐欣毅对白血病研究的很透彻,在他第二次恶化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计算出了大致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徐妈妈只能让他在有限的日子里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
在徐欣毅27岁生日那天,同学们和老师都来给徐欣毅过生日,他其实已经奄奄一息了,大家过来见他最后一面,虽然很难过,但是众人强忍着即将奔跑出来的眼泪。
躺在病床上的徐欣毅感觉到老师同学们的到来,竟奇迹般的睁开眼睛,而且神情状态好多了,他带着呼吸罩虽然开不了口,但是听着老师同学们的话让他又会回想起来上学期间的美好时光。
最终,徐欣毅的灵魂离开了,他的肉体被人们祭奠。他的遗体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送进学校。他的遗体将奉献给医学界,也算落叶归根了。
徐欣毅闭眼时,他的床头还放着厚厚4本书,一本组织与胚胎学,一本英语书,一本亚洲史学,还有一本自然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