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年来,一个现象变得越发明显,那就是学历的贬值。
我们常听说货币贬值,也听说过房产贬值,那么为什么如今会出现“学历贬值”的现象呢?答案在于供需失衡。
在讨论供需之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上黄金和白银随处可见,和普通的石块一样平凡,那黄金和白银还会有价值吗?
显然不会。在人类的经济市场中,所有事物,包括人类自身,都遵循“物以稀为贵,物多不值”的规律。
稀缺性让事物显得重要,而如果事物普遍存在,那它就会变得不受重视。
有一个“一滴水”的寓言,人们在水资源充裕的时候,常常不珍惜。然而在末日来临时,只有一滴水,人们会不惜高价争夺。
02
学历贬值的背后,不得不提及市场的供需格局。
提供职位的企业被称为供应方,而需要就业的青年和成年人则是需求方。
如果职位远多于就业者,企业就会提高工资,改善员工福利,以吸引更多人加入。这种情况有利于员工。
然而,如果就业者远多于职位数量,企业将占据优势,可以选择降低工资、延长工时,减少员工福利。这种情况有利于雇主。
同样的道理,学历贬值反映了高端职位的稀缺,而大学毕业生过多,造成了内卷现象,导致“供需失衡”。
这就好比俗话说的“僧多粥少”。需求者众多,资源却有限,结果引发了竞争恶化。
如今的现实情况是,除非来自、名校,否则大学毕业后的普通人,与未读书几乎没有区别。因为这些名校的毕业生早已占领了中高端职位。
03
最近社区招聘社工,竟然有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报名。
众所周知,社工薪资普遍偏低,仅有四五千元,且大多为合同工。本科毕业生报名尚属正常,然而硕士研究生的报名就有些不寻常。
我曾与一位在社工岗位工作的亲戚交流,我问他为何有本科和硕士生竞相报名社工工作,他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首先,这是在广州,劳动力不会短缺。其次,只要有硕士研究生报名,我们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这使得我们能够提高录取门槛。”
在当今艰难的经济环境中,许多人渴望找到一份既有双休,薪酬又过得去的工作。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即便仅仅拥有双休也足以引发无数竞争者。
因此,如今的年轻人大多拼命备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如果这也无法实现,他们可能会寻求社工等岗位,尽管薪资不高,但其相对宽松的工作时间和性价比成为了吸引点。
从本科和硕士生报名低端职位,可以看出中高端职位已无法容纳更多大学生。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转向做力气活。
04
如今,在学历贬值的背景下,有三类家庭的孩子,即便再努力,也难以取得胜利。
第一,学历居中不突出的孩子,可能最终白白消耗了时间精力。
在求学过程中,要么达到顶尖,比如进入或高校,从而获得较高薪资的工作;要么基本没有选择,学历并不突出,这才是真正的困境。
例如,一些双非本科毕业生,他们的工资甚至不如一些熟练工人。他们的学历似乎变得毫无价值,所受教育几近无用。或许,他们甚至无法赚回父母为他们投资的教育成本。
第二,缺乏家庭背景和资源的孩子,再努力也可能无济于事。
比较两个高校毕业生,一个来自农村,找到了月薪过万的工作,但每天加班到深夜,生活毫无乐趣;另一个来自城市,留学经历加持,获得了大公司高薪职位,甚至老板也是其父母的熟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几乎超越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第三,缺乏专业技能,高学历也难以获得成功。
值得强调的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不适合选择文科专业,而应更倾向于理工科或计算机等技术专业。相反,富裕家庭的孩子更适合选择文科专业。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家庭并没有财力支持,他们的求学目标是为了来谋取生计。然而,文科专业,即便攻读到硕士水平,也难以找到适合的职位,前途黯淡。
就像前不久曝光的一个外卖骑手,却拥有哲学硕士学位,年过三十五,缺乏专业技能,最终被现实无情淘汰。
底层家庭的孩子应致力于技术学习,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考虑商业或职业发展。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