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很可能降低硕士学位含金

北京看湿疹的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9605.html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透露,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比去年增加约18.9万。

其实历年来,研究生都以一定的比例扩招,去年扩招人数约6万。今年18.9万的扩招人数是去年的3倍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么大规模的扩招,无疑将使更多的考生“上岸”,加入研究生的行列。

在为这些学生感到高兴之余,我却有一丝担忧。

有人说,导师多招学生是好事,既不会拉低研究生学位含金量,又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可真的是这样吗?通过我在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我认为:如果、导师、高校、教育部门都维持原有理念的话,扩招会拉低研究生学位的含金量,导师多招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为什么认为大规模扩招会拉低研究生学位的含金量呢?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1、研究生学位的含金量“已经”在缩水

要判断是否缩水,我们首先要知道研究生学位的含金量体现在哪儿。

是学位证书吗?物以稀为贵,当社会上大部分人拿的是本科证书,而你是学位证书的时候,研究生学位的含金量可能体现在那一张纸上。

然而物以稀为贵的情况正在成为过去。人才市场中,手拿研究生学位的人数越来越多了。近20年来,我国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毕业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已经增长了近10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当大家都拿着闪闪发光的学位证书的时候,重要的就不是你是否能发光了,而是你是不是金子了。只有是金子,才能持久地发光,才更可能拥有用武之地。

因此,我认为含金量不体现在是否拥有学位证书上,而是体现在你在研究生阶段学到的能力上。这种能力让你成为金子。

那么研究生阶段主要培养什么能力呢?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涉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详情请看如何写好研究生学位论文?了解专家的评价内容!之三:科研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方式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情况如何呢?我认为:不容乐观。我下这样的论断,除了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之外,还基于三类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

第一类是针对抽检到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注意:被抽检的论文是已经通过了学位答辩的论文,这些学生已经被授予了学位、拥有了闪闪发光的证书。这些论文理应是全部合格的。

在被抽检到的论文中,有近2%的学术型硕士论文被专家评为“不合格”;有6%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不合格”。

科研能力不足是这些“不合格论文”最严重的问题,1/3以上的论文都有这个问题。

第二类研究是关于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质量的看法。博士生是由硕士毕业来的,而且大部分是具有相对不错科研能力的硕士。

在对南京大学多位博士生导师的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博士生导师认为:近年来其所带博士生的科研能力维持不变或有所降低。

第三类研究是针对正在读研的学生的调研。

对全国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1/3的学生对自己接受的科研训练感觉一般或不满意。

《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

在现有的招生规模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已经是如此不容乐观了,3倍的扩招规模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2、大规模扩招会加速研究生学位含金量的缩水速度

突然激增的学生数量遇上维持原速增长的导师数量,无疑将会导致师生比大幅减小。

当一位导师带更多的学生的时候,TA平均分配给每位学生的精力将必然减少。

而目前的事实是,导师对学生指导时间不足,已经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了。

一项对四所高校名研究生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2/3的学生达不到和导师一周交流一次;1/2的学生每次和导师谈话不超过30分钟。

导师指导时间保证不了,学生科研能力如何提高?

大规模扩招之后,导师的指导时间进一步缩水,学生科研能力不增反降,硕士学位含金量怎会不缩水?

我认为导师指导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关键,是因为科学研究和科研能力涉及的概念都很抽象,导师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给学生讲明白。

你也许会问,导师采用统一授课的方式来节省时间不行吗?不行,“一锅端”的方式在指导科学研究的时候行不通。

这是因为:即使统一授课给学生讲明白了概念,在科研实践中,学生们也常常不能自发地把自己实际做的事情和那些概念联系到一起。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到一起,科研能力就难以提高。

所以,导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让他们把抽象的概念和自己正在做的科研活动联系起来,明确指出并解释他们正处于科学研究的哪个阶段,正在培养什么能力。

3、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办?

扩招是必然趋势,学位证书的价值必然缩水。

作为学生,一味羡慕往届研究生找到好工作的运气和轻松,没有任何意义。

有意义的事是,保证自己的能力不缩水。在研究生三年时光中,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自如运用这些能力,成为能够持久发光的金子。

我能给的具体建议是:

在考研时,尽量选择好的导师。除了人品、行业影响力之外,还要考虑TA能给你提供多少指导。

在读研时,做好自学的心理准备。导师即使给你再多的指导,能力的提高最终要靠你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本文作者学亦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