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我们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顺利进入大学殿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不断增加。如此出现一个现象:好的岗位就那么多,但是每年大学毕业生源源不断,使当代大学生面临找工作难、企业面临招人难。
一方面是企业希望招到优质人才,但是名企基本将相对中小企业开出的优厚的薪酬待遇条件早已经将高学历人才抢走了,导致中小企业招不到更好的人才。对于当代大学生,希望能到国企、央企等大企业当中去工作,看不上小企业,大国企的招人名额相对小企业又比较少,直接呈现大学生想找到好工作难的局面。
迫于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家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为学历重心,希望靠着高学历能够找一份较为不错的工作。好比现在的大四学生,一个班级里面半数的学生都在准备考研。甚至对于财会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考上硕士或者博士留校当老师也是一种较为不错的选择。
多所高校官宣博士学制延长,延长后30岁才进入职场,这到底值不值
根据国家相关网站统计,年高校毕业生超过万,比年又增加了20多万。更为关键的是,考研大军中不止是应届毕业生,一战失利的二战考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二者考生数量占比基本持平。
据官方网站数据统计,年考研大军人数突破万大关,应届考生组成部分为万人,二战考生组成部分人数将近90万人;年人数更是不增反降,有超过万人的趋势,应届考生和二战考生比去年增加了将近20万人。
有的学生不止于硕士学历,更想来个硕博连读。毕竟我们国家的博士生还是比较少的。如果说某个家庭培养出来一名硕士让人称赞,出了一名博士更是让人觉得该家庭的教育非常成功,毕竟能考上博士的孩子学习成绩或者综合素质还是不差的。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大多数学校的博士招生都是申请—考核制。
对于申请—考核制,我们要先看一下报考学校的博士生招生简章,每个专业的要求不同,需要准备的材料也不同。准备好材料之后按照报考学校的要求以电子邮件或者纸质邮寄的方式提交报考材料,之后会有政治和报考资格审核、体检、缴纳报名费。如果以上流程都顺利的话,就可以拿到准考证准备考试了。
考试也分为初试和复试。一般学生会在初试通过之后联系博士生导师,导师这个时候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如果学生硕士期间表现不错,发表的期刊等级比较高,老师还是很开心录取这样的学生的。由此可见,若想成功读博,还是需要具备比较深厚的学术能力的。
考上博士之后想毕业也是较为头疼的一件事。
翻看学校的博士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博士生顺利毕业除了基本的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还要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核心期刊一般都是CSSCI、北大核心期刊、人文社科核心期刊、SCI、SSCI等。
这些期刊每年都是有固定的期数的,每期的每个专题可能就收录几篇文章,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的博士毕业生那么多,都像在仅有的几个期刊的名额上面发表核心期刊,难度可见一斑。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因为论文需要实验数据佐证。
实验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时间,可能一个实验成果因为一个瞌睡、下去拿外卖的时间而流失了,于是实验室里面多的是学生大半夜后者凌晨一两点还在守着实验成果,生怕错过。
尽管如此,一帆风顺的实验还是少数的,大多数成功的实验都有多次的失败,这样一来,实验成果的时间和发表论文的时间一推再推,不少博士生都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顺利毕业,往往需要延长1-2年才能够顺利发表论文。
推迟毕业年限的结果就是年纪也上来了,基本步入社会已经达到“30的高龄。”大家不禁发出疑问:和职场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比,还有优势么?
答案是肯定的。时间的沉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学历的提升,更是一个人看事情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人的眼界开拓了,思维方式打开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才会更容易胜出。如此看来,博士毕业生还是比本科生拥有更多的优势,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