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北大硕士卖米粉,董明珠喊话ldq

文/VV安编辑/MBA智库琉琉

年,90后的张天一北大法学硕士毕业。

很多人认为张天一应当去律所从事一份相当体面又收入不菲的工作,然而他却拒绝了几大律师行的邀请,开了一家米粉店。

年,董明珠在《青年中国说》对张天一说,“你这样做是浪费国家资源,最好趁早关店。”

大家都能理解董明珠是因为惜才,甚至告诉张天一可以来格力当律师,像他这么好的苗子不做其他行业,去卖米粉真有点浪费。

亲朋好友也不理解他,认为开米粉店没有技术含量。北大硕士干这个,简直是大材小用!

殊不知,张天一的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

他说:

“像我这样的人去当律师,国贸一个砖头下来能砸死仨。但像我这样去卖米粉的,无论从学历上,还是嘴皮子上,比起米粉业同行,可能会好一点。”

充分调研了米粉市场的前景后,他通过标准化管理制作工艺和供应链,以及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推广,让自己在诡谲多变的商场站稳了脚跟。

8年过去了,如今他的品牌名已由“伏牛堂”改成“霸蛮”,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开设了60多家门店,品牌市场估值达五亿。总理曾参观过他的米粉店,他的创业模式还入选了哈佛大学商业案例研究库。

曾经没有人看好的天之骄子“屈尊开店”,如今在别样的赛道上一路繁花。

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硕士群体“就业难”的问题。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万,与之对应的是很多硕士毕业生吐槽找工作太难。

他们投入了2-3年的时间和金钱学习,毕业后希望找一份薪酬待遇好、有发展空间,轻松稳定的好工作,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是,跟本科生比,他们没有年龄优势;跟博士生比,学历竞争力又不够。

向下不甘,向上不及。夹在中间层的硕士,找工作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1

你以为自己怀才不遇,

其实不过是眼高手低

作家刘索拉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有了那种当兵就要当拿破仑的意识。”

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前提应该是你已经成为了一个足够优秀的士兵。

在毫无积淀的时候,成天想干大事,幻想一夜成名,盲目追求高薪,只会让自己迷失。

前几年,有个复旦大学硕士在某论坛上发帖,称华为的Offer给自己2万月薪,简直是侮辱自己。

这一举动引发了网友的鄙视。

有人直击痛点,说楼主太拿自己当回事。薪酬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对你价值的认可度。说白了,就是你就值这些钱。也有人说,楼主学校专业实力不强,这个职位已经很不错了。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名校背景加上高学历,似乎是一块很不错的敲门砖。它可以带你走进任意门,索要自己想要的一切。

殊不知,光环有时也是一个枷锁,它让一个人废掉了最有用的内功,却依然看不清现实。

工作的第三年,我带了一个应届硕士生。他很聪明,非常懂得人情世故,在公司人缘不错。

刚开始,我交代他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比如,去给各部门会议拍拍照,在公司内网发布一些新闻,登记收发内刊等。

这些事情很琐碎,也不太需要专业能力,稍微用点心,踏踏实实地都能做好。

但是,他总是毛毛躁躁地,不是漏发两段文字,就是写了错别字。

有一次,他写错了领导名字,捅了大篓子。最终,没等到转正,就被迫离开了公司。

很多人不愿意做小事儿,也看不起这些小事儿。总觉得自己不是来打工的,是来干大事的。

不想做身边的小事,总惦记天边的大事。小事不肯做,大事做不了。才华撑不起野心,急功近利又怎能成大事。

周国平曾说:“凡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而做小事不认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

人生是由很多小事构成的,一件小事、一处细节,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废掉一个人。

在浮躁的社会中,若是守不住小事,只会让自己被一招制胜、一夜暴富的神话蒙蔽。

你以为自己怀才不遇,其实不过是眼高手低。

2

最怕你胸怀鸿鹄大志

却手无缚鸡之力

年,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让受试者接受逻辑推理能力的测试,再让他们评估自己的成绩。

最后发现,能力欠缺越严重的人,越容易过度高估自己,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中,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这就是著名的达克效应。

“高估自己”、“过度自信”的人,更容易树立不现实的目标,在自我膨胀中傲视群雄。被现实毒打后,也只会安慰自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鸿鹄大志没有相应的能力支撑,最终只能让“高不成低不就”堵死自己的通路。

这种对自我的错误评价,主要来自3种认知缺陷。

1.浅尝辄止,缺乏深井思维

前不久,43岁的杨利娟接棒海底捞CEO。从月薪百元的服务员,逆袭为身家超百亿的海底捞CEO。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

“无论你处于什么行业,确定好自己喜欢的领域之后,扎根深耕。有的人频繁更换领域,10年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但这10年时间如果在某一领域沉淀下去,把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都做好,一定会干出一些成绩的。”

工作就如打井,需要“深井思维”。守着一口井一直挖下去,总能找到源源不断的水流。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空有远大抱负,却做不到持续深耕。他们遇到一点困难,就会选择放弃,或者妄想转入更加高不可及的新领域。

殊不知,换一个游泳池,并不能学会游泳。

成大事者,都是那些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的人。

当你知道自己想去哪,并且能够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避免“高不成低不就”。

2.沉溺于履历光环,却忽略了精进能力

知乎上曾有人问:“人是怎么废掉的?”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要么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要么屈服于现实的安稳。”

学历和经验,都是过去积累的舒适区。人一旦不思进取,过度消费履历的光环,就会容易陷入“吃老本”的怪圈。

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注定没法成为更好的自己。

杭州快递小哥李庆恒,原本只有高中学历。做快递5年,他练就了一个本事。随便说一个地址,他能立刻说出对应的城市信息。

因为专业技能过硬,李庆恒获得了官方的赞许,被认定为杭州“高层次人才”,还获得了百万购房补贴。

每个人都有过去,但它不能定义未来。

人生总要向前走,“老本”既不应成为“向下”的束缚,也不是“向上”的全部筹码。

毕竟,比学历、履历更重要的是,持续精进你的能力。

3.以自我为中心,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