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本科三年硕士五年博士,毕业后换来

表哥比我年龄大不了几岁,也是他们村上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从小在读书上比较有天赋,所以从小学开始,就一路读下去,中间没有任何的停歇。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硕士3年及博士4年,读书累计22年。毕业后通过招聘进入一家非省会小城市高校当大学老师,工作两年,获得单位发放的各项收益超百万。由一个省吃俭用、囊中羞涩的小伙瞬间成为百万资产人士。但也从一个清秀俊气的小伙沦落为大面积秃头、高度近视和精神萎靡的中年大叔形象。这是否值得?

(一)博士毕业后,如何获得百万收益

中国自入新时代以来,国家战略政策由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教育及高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地位,承载着为社会培养育才的职责。高校内部随老员工的退休和发展及竞争需要,每年都会招聘不少博士新员工,给出的待遇也是水涨船高。随着对人才为第一战略的普遍共识,博士就业这几年达到前所未有的吃相,百万待遇几乎成为标配。但不要误解是有百万的工资收入,这百万里面包含了各种项目,如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金、工资收入、科研收入、住房公积金等。其中安家费一般在30-50万之间,科研启动费15-40万之间,住房补贴在15-35万之间,再加上其一年的工资收入、科研提成及一些人才津贴等,工作3年所有一起超过万是没问题的。其中科研启动费等是只能做研究用,不能变现为口袋收入。

(二)长期读书,无法尽孝和为家庭减轻负担

对于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一般在22-24岁左右,父母多已近退休或休闲在家,大多务农在家,一年收入没有几个钱。此时正是要出来工作赚钱、为家庭减负的必要时机,但选择继续读研和读博,确实对于家庭经济而言是难上加难。尽管有人会说读研和读博可以兼职赚钱或者或奖学金等资助,但是只有比较优秀的才能在经济上有所结余,大部分扣除学费、生活开支以外,肯定是没有节余的,很多时候入不敷出,还是需要父母资助的。

(三)20多年校园内读书,身体及形象变差

读研和读博,是一个做研究搞创新的过程,需要全心投入,方有所得。尤其是近年来对创新的日益重视和学术不端的惩戒措施,决定了读研和读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顺利毕业的,据统计,全国接近90%的博士存在延期毕业。所以没有一点天赋和全身心的投入,是不可能顺利毕业的,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毕业过程应该是更加困难的。因此,读研和读博耗费了很多表哥很多的精力、心血和时光,甚至连个偶尔锻炼的欲望和时间都没有,身体越来越差,连当年满头乌黑的秀发也不复存在。

(四)学历越高,求职选择面越窄

由于表哥从小就一直在校园内读书、生活,历经20多年。与社会的接触、联系少之又少,这是典型的农村孩子读书的轨迹历程和现状。自然对社会关系的体味和技能是不够的,这也是其毕业后继续选择校园作为工作的原因。“读研读博后,工作选择面越来越小,最后只能在校园工作了”,这是表哥常说的一句话。

最后,各位朋友,尤其是来自农村的朋友,你们觉得这样的结果值不值得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