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对全球半导体行业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美国对华为“芯片断供”事件而逐渐被大家所了解。
那问题来了,台积电是怎么从一家孱弱的小公司,发展成市值接近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半导体代工企业?面对英特尔、三星、德州仪器、AMD等老牌大佬,是如何做到弯道超车、执全球半导体行业之牛耳的?
一、简介
台积电(TSMC)全称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积体电路”即“集成电路”。成立于年,总部位于中国台湾新竹。年,台积电营收.3亿美元,净利.8亿美元,净利率高达32%。台积电在全球代工领域市场占有率达52%(排名第二的三星仅占14%),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也是全球首家提供7纳米代工服务的工厂。
目前台积电已完成5纳米先进制程的准备,随时可以进入到量产当中。在5纳米客户上,台积电目前几乎囊括了所有对于5纳米有需求的客户,包括苹果、高通、华为海思、超微半导体、联发科等公司。
二、发展大事记
年,祖籍宁波的张忠谋辞去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资深副总裁职务,带着30年的工作经验回到台湾。
年,55岁的张忠谋创立台积电,首创晶圆代工商业模式。可惜在当时集芯片设计、生产和测试封装于一身的英特尔、摩托罗拉、三星等巨头面前就是战五渣,举步维艰。(小彩蛋:同年,任正非创立华为。)
年,张忠谋穷则思变,通过私人交情,拿到英特尔资质认证和产品代工订单,自此台积电才算有了立身之地。
年,台积电乘行业复苏之风快速增长,在台湾证交所上市。
年,台积电推出可商业量产的0.18微米铜制程制造服务,在工艺制程方面逐步赶上了英特尔。
年,台积电并购世大半导体,体量急剧增大(赶走张汝京,扼杀了竞争对手却催生了中芯国际)。
年,台积电成功试产65纳米芯片,领先业界。同年,张忠谋辞去台积电CEO职务。
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被迫减薪裁员,由此引起劳资纠纷。78岁张忠谋重返台积电,震惊整个半导体行业。
年,张忠谋更早嗅到手机等移动终端即将兴起,不顾经济危机,大举建厂,赢得28nm的技术及产能优势,甩开三星、联电、格罗方德(AMD)等,开启了领先竞争对手一代的序幕。
年,张忠谋正式卸任退休。
如今,就连具备芯片全产业链能力的巨头英特尔、三星,在晶圆制造技术上都被台积电拉开了差距,而只从事芯片设计的苹果、高通、海思、联发科们甚至要靠抢的方式来争夺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产能。
三、成功之道
1.创始人的个人魅力
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是一名标准的工科学霸,本科读的是哈佛,硕士读的是麻省理工,博士读的是斯坦福。顶尖精英教育只是他人生的底色,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以技术立身、能一路高升到德州仪器第三号实权人物,足见他技术创造力之强。在美国半导体行业浸淫20余年的技术经验,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深刻见解,也绝非一般职业经理人所能比拟。
拿到英特尔的认证和订单,以及后来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嗅到移动终端兴起之先机并大举投入,都充分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决策魄力,这两件事业也是台积电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说到底,科技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较量。
2.台湾当局扶持
台湾当局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仿照硅谷模式对电子产业进行扶持。在台湾工研院建立的第一个晶圆厂产品良率取得成功后,台当局出资1亿美元参与创建台积电,并推动迁入台湾工研院的部分人员和技术。因此,台积电的诞生与台当局的扶持密不可分。
3.深层次的顺风而起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半导体行业一直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连续革命性发展的核心。自年以来,半导体利用强度(行业收入占全球名义GDP的比重)增长了2.8倍。全球半导体需求以年均8.6%的速度持续增长,到年达到亿美元。简而言之,半导体行业是持续爆发的增量市场,蛋糕足够大且仍在不断增大,红利不断。正所谓,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
而在台积电出生前,半导体行业还是日本人的天下,尽管英特尔和德州仪器也很能打。眼见日本半导体产业过于强大,美国便对日本展开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在年前后利用《广场协议》和两次《半导体协议》进行疯狂打压,亲手肢解了日本半导体。随着产业转移,韩国和中国台湾逐渐迎来了半导体发展的春天。
签署广场协议的五国财长正是踩中行业突进的大势,又顺承产业转移的东风,台积电才能扶摇直上,拔地而起,成就一方霸业。
四、彩蛋——半导体行业“十大”排行榜(以市场份额排序)
1.全球十大芯片代工厂商
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电、中芯国际、高塔半导体、华虹半导体、世界先进、力晶、东部高科。
2.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厂商
博通(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