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医学院表示,这个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冰清通讯员高拓

不久前,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接受《半月谈》杂志采访时道出的两个数据上了微博热搜。他说,“尽管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

此言一出,“60万医学上仅10万从医”这个话题一下子登上微博热搜榜。网友纷纷感慨,医学生从医的比例竟然只有1/6,远远低于大家的预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报道中,一些医学院负责人表示,医生这一职业风险大、门槛高、报酬低,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穿上“白大褂”。

这组数据是否靠谱?医学生从事医生职业的积极性,真的大不如前了吗?

60万医学生10万从医,其实是数据的误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历年的统计年鉴,对每年执业医师人数和医学毕业生人数都有详细的记录。

钱报记者在最新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看到,年全国执业医师人数为万人,年为人,这样就可以算出年新增执业医师人。而年普通高校医学毕业生人数为人。

我们可以推测,张教授所说的六十万医学生和十万医生,相对应的就是60多万的医学毕业生和10多万的新增执业医师。

再倒推几年,年~年,新增执业医师人数和医学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1万、14万、8万、13万和5.1万、5.5万、5.8万和6.2万。

按照新增执业医师/医学毕业生来算,近五年基本上在15%~26%之间浮动。那是不是意味着,每年就只有这么多比例的医学生愿意穿上“白大褂”呢?

温州医科大学就业服务指导办公室副主任申恒运告诉钱报记者,年鉴中统计的是全部医学相关的专业,包括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中药学类,法医学类等等。但只有临床医学、牙科、中医、预防医学、眼视光科等几个专业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成为执业医师。

那些有资格的医学生里,也并非所有都能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国家医学考试网曾公布过年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浙江考区的执业医师通过率位列全国前列,综合笔试通过率为70%,实践技能通过率为82%,依然有不少人没有通过。

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才能报考执业医师考试。也就是说,一些医学生在毕业时还没有去考临床执业医师。

因此,并不能把医学生和潜在的执业医师划上等号。“60万医学生10万从医”这个说法并不能体现医学生从医的态度。

超八成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学专业比例更高

钱报记者从高校医学院了解到,医学生从医或者进入卫生医疗系统的比例仍然很高,且比较稳定。

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届医学专业本、专科生毕业人数人,除去升学、留学等去向共人就业,人到医疗卫生单位就职,占总就业人数的82.2%。培养一线医生的临床医学专业比例更高,达到98.26%。届医学专业研究生人,医疗卫生单位就职比例79.87%,临床专业比例为84.7%。

申恒运说,不可否认,每年都有部分医学生到药企、医学美容机构、甚至与医学毫不相关的单位工作,但这种情况仍属少数,“大部分可能是考虑到事业起步阶段的薪资待遇,这些岗位的收入比医生头几年的收入更有吸引力。”

李泽(化名)是届临床医学本科的毕业生,刚回到家医院就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

他告诉钱报记者,他们班三十几个学生,医院成了医生。他的室友里,只有一个没有从医,但也考取了卫生系统的公务员。

李泽高中毕业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但由于高考分数不够,入校时被调剂到信息专业。凭借大一出色的表现,他成功转到临床医学专业,再继续读了五年。

他说,以前信息专业的哥们儿,毕业后从事IT行业,月薪已经达到2万,而他现在试用期的收入是2千/月,转正后是4、/月,规培结束之后平均月薪大概是7、。

但他并没有把收入看得那么重,“我觉得当一个医生,在家里可以照顾家人,在外面可以救死扶伤,挺好的。收入以后总会慢慢高起来。现在更大的压力是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这样三年之后才能独当一面。”

读了七年医学,最后进入会计事务所做审计

那些最终没有成为医生的医学生,大多也从事与医学相关的工作。但也有一小撮人,他们跨界、转行,几乎与曾经苦读的医学专业彻底决裂。

从国内某高校医学院毕业后,林渊(化名)没有像大多医院工作,而是进入会计事务所,成为一名审计,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职业道路。

年少时的医生梦,是在本科最后一年的院内实习时破灭的。当时,林渊被安排到急诊ICU实习,“每天的工作环境都很沉闷、压抑,感觉自己被戾气包围,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有一次,一个病人被送来抢救,明明还有救治的希望,但家属因为经济原因要求放弃治疗。当时带他的老师苦口婆心劝家属,不要放弃治疗,最后反而招致家属的大吵大闹。他第一次感受到医生的无力,“很多东西不是医生能够决定的。”

研究生阶段,他为了摆脱这种负面情绪,特地选择了妇产科作为自己的方向,“当时是觉得,产科医生是迎接新生命的,医患关系应该比较和谐。”

医院实习时感受到过多的负能量,哪怕已经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最终还是放弃当医生。

毕业时,某会计事务所来学校校招,因为不限制专业,他就去试了试,很快就顺利被录用。现在,他参与的大多是医疗领域的项目,这也是他和医学唯一的联系。班里还有另一个女生也没有成为医生,去某世界强企业做了管培生。

林渊说,这不仅和自身因素有关,还和他们特殊的学制有关。他们拿的是7年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医院规培两年。而现在普遍的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满5年后,接下来3年直接进行规培。年后,高校不再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学医7年,最后从事和医学完全无关的工作,家人自然是极力反对。“其实直到现在,他们都不能理解我的决定,但也只能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林渊说,虽然他自己没有成为医生,但仍然觉得医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职业。那些从医的同学,已经慢慢收到病人的感谢信、锦旗,“这种成就感大概也很难从其他职业中获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