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到高考志愿填报了,对于今年很曲折的高考经历,很多考生也懂得了专业的重要性,因为很多毕业生因为报考冷门专业找不到工作,只有继续读研,对于学医来说,虽然很困难,但是大家报考医学专业的热情依然不减,学医到底划算吗?听资深医生聊一聊自己的亲身经历。
学医有些基本要求必须要具备,否则不主张报考
学习成绩要好,这个根据近几年报考医学院的分数就可以看出来,起码得一本以上,如果去学个二本的医学院没多大意思,况且很多二本医学院的分数直奔一本以上二三十分,据说临床医学将来都是一本招生,所以成绩一般的考生连读医的资格都没有。
其二,必须博士毕业,没有学到博士,工作很难找,就算找到了,今后的职称评定、晋升等都会影响。很多医生调侃,学医首先是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培训+主治考试+论文基金,等到第14年才能混个小主治医师。
接下来从业5年再加几篇SCI论文和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最后考试通过,到了第19年能当上副主任医师就不错了,然后是5年从业加国家自然奖再加3份以上SCI论文几篇和考试顺利通过,等到第24年才是主任医师,这都是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情况下才行。
学医苦,为何学医的录分线依旧哪么高?
学医因为是一个手艺活,不需要拼爹,自己医术厉害就行,这也许是很多普通家庭孩子能够减少和别的有钱家庭孩子差距的一个好专业了,尽管前面说了,学医需要24年后才能混一个主任医师,但我们从你18岁上大学开始算起,一切顺利的话,40多岁就算熬出头了。
40岁以后不害怕失业,而且手艺越来越厉害,到了七医院退休,医院聘请你,这也是学医的魅力所在,很多行业人过40基本上就走下坡路了,当不上领导就被边缘化了,但是医生不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前期的累,后期会加倍回报给你。
医学专业录分高,自然有高的理由
我国著名的医科大学,比如北协和、清北复交的医学院,三所军医大等录分都是相当高的,一方面是因为其实力强,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可以积累经验的专业,一旦能够学有所成,并且能够找到相对应的工作,那么就不用愁了,所以很多人宁愿为此花费一切代价而去努力拼一拼,这也导致了这些年医学类专业的录取分数一直居高不下,就业竞争激烈。
一个人要稳定工作一辈子,目前的职业,除了医生,其他还真不多,很多的职业,人到中年后就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比如学IT专业,尽管薪酬较高,但是黄金时段也就10年多,华为员工35岁后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如果这样的年龄段被淘汰,真不知道后半生该干什么,很多被裁员工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而医生这个行业只要进入之后,基本上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越是实力强的医生,年龄大一点大家还觉得更可信,职业周期相当长。
知名医生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医院刚出来确实会上夜班,比较辛苦。但是熬出来了就好了,用当医生的朋友的话说就是当医生钱多还自由。医院的医生年收入没有低于一百万的,门诊也没有夜班。现在还都跑出去自己开诊所,医院都招聘不到人,如果你喜欢学技术,就大胆报考医学院校吧,如果是拿起书就犯困的销售型人才,那么卖保险卖房子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可以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