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有位传奇老人,岁考上了研究生。真的吗?此言不虚。我听到的,都是来自官方的权威消息。第一次听说,是在珠海博物馆,展厅中有一个复制的牌坊,介绍了这位励志老人。他叫黄增庆,珠海市斗门区荔山村人,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无数次进入考场,屡试不中。黄增庆屡败屡战,道光三十年(公元年),终于考中秀才。秀才,就是现在的、大学生。彼时,黄增庆已经99岁。第二年,也就是咸丰元年(公元年),岁的黄增庆又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并且中了举人。举人,其实比现在的硕士研究生稀罕。整个清代,举人总数约在二三十万人,估计每年只有几千人。清朝共历经十二帝,年。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除去恩科等情况,大约80次以上。每次乡试,每省约-个举人,全国也就-个举人。现在呢?以去年为例,全国共招录研究生万多人。所以说,黄增庆考的那个“举人”,金贵着呢!又一年,黄增庆岁,他千里迢迢跋涉到京参加“博考”(会试),考官劝慰再三,他苦笑着道:“百岁蹉跎,内心惭愧耳。”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后,钦赐国子监司业,相当于现在的清华或北大的副校长。珠海博物馆的讲解员说,这位励志老人的“老家”,就在珠海市斗门区荔山村。我驱车前往荔山村。皇帝为黄增庆敕建的牌坊立在窄巷,在周边的民宅的包围中,颇显局促。牌坊正面对联为:“崖海行千波,光涵荔岭;熙朝隆百代,秋晋槐堂。”背面对联为“大德享大年,恩承玉陛;寿身兼寿世,艺讲琼林。”牌坊额正中赐字“百岁京堂”。黄增庆读了一辈子书,考了一辈子功名明,也算是功成名就。我后来翻看史书,发现广东的“百岁考生”,并非黄增庆一人。《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五十年(公元年),98岁的广东秀才谢启祚参加乡试,主考官见他偌大年纪,气虚力衰,劝他不要考了,将为他呈报礼部请皇上恩赐举人。谢启祚充满自信辞谢:“科名有定数,切不可违规。老手末颓,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耶?”结果,榜上有名。当时,谢启祚已有儿女25个,孙子29个,曾孙38个,玄孙2个。同榜录取的举人中,年纪最小的刘彬华才12岁,与之相差86岁。康熙三十八年(公元年),广东百岁老人黄章,由曾孙一路照料着北上京城应考。考试那天五更鸡啼时,他便让曾孙提着灯笼引路,灯笼上写着“百岁观场”四个大字,引得众多年轻考生止步注目,还热情地为他让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个励志老人,都活过了百岁。从他们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读书也可以延年益寿。当代著名文学家季羨林,活到98岁高龄。他说过:“要经常让脑筋活动着,用脑长寿。”杨绛先生高寿岁,她曾说,人老了,要读书。一个人读的书多了,他(她)的面容会变得更加温润纯粹,气色便越温和,人也会越有涵养。心态好了,自然长寿了。向所有不懈努力、一生有为的人致敬!
作者:李万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