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之痛想申请杭州人才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柳依然

“该员工的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审核不通过。”7月6日,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的一条反馈信息,给王扬(化名)泼了一盆冷水。

作为本科浙江大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王扬今年6月毕业后满腔热血选择了杭州这个与他羁绊深刻的城市工作,却在申请杭州人才补贴方面碰了壁——原因无他,仅仅是研究生毕业证上的“非全日制”四个字。

王杨收到“不通过”通知,理由是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

以就业为导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在社会和就业市场遭到了不公待遇,这让“王扬们”很困扰。

期待

王扬是浙江嘉兴人,一名90后。年高考时,他以文科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三年之后,他选择了考研之路。

“年我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当时报考的是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分数揭晓后,分,上线分数为分,一志愿未能上线。”

王扬回忆,当时他考的试卷是法律硕士统招试卷,也是全上海统一批卷的,各科成绩分别为:政治71分,英语77分,专业一93分,专业二96分。

“当年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分数线是分,不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我考虑到法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以及教育部统筹政策,就报名了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的调剂。”

王扬告诉记者,第一志愿未能如愿以偿,他选择了调剂,“初试成绩排在全部法律硕士的中前段,复试成绩也超过了全日制的录取线不少,最终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为法律硕士(财税金融方向)。

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并不轻松。

“年9月入学,三年制的硕士,每年学费是一样的,但总学分要求还比全日制研究生还高。”王扬说,研一学习压力比较大,周末两天满课;到了研二开始,他主动找工作,分散毕业就业压力,也幸而入职浙江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破产清算与重整的律师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方向财税金融比较契合。

研三毕业这一年,王扬除了日常的律所工作外,更多精力准备毕业文论答辩。

“论文和全日制统一标准,盲审答辩。我因为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应届毕业生(同届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一起面试,非全日制只有2人评上)。”王扬说,在校期间,学校坚持统分统招,保证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与水平。

现实

杭州,是王扬向往的城市。不仅仅是本科四年在这里度过,考上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三年,他也把一半的时间留在杭州实践。

这几年,他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