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需要多长的时间?
按照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临床医学大学本科5年(临床医学专科也需要3-4年),硕士3年,博士3年,在学校的时间是11年;毕业后还需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3年,第二阶段2年,所以这又是额外的5年。加起来一共是16年,如果一切顺利,那么16年后才能成为一名独立的医生,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年纪了。当然,事情不会总是那么顺利,考硕士、考博士、考一阶段、考二阶段,如果考试不顺利,那又得多蹉跎几年。
一阶段二阶段目前似乎不能不考,但是硕士博士不考可不可以?当然可以,那未来的选择,医院(基层也是一个能发光发热的地方),医院的起点,大多都是硕士和博士,甚至是只招收博士。不过政策制定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学医的年限太久,培养成本过高,开始把一阶段甚至是二阶段融入到硕士博士培养中去,这样就可以减少至少3年左右的时间,不过这样的政策,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赶上。老一辈的,似乎这个烦恼也少些,那个时代也没有这么多考试,一毕业就是香饽饽。这里并不是为我们这一代人申诉,只是想说,总体上学医之路是非常漫长的。
当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同龄人,他们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有妻有子,有车有房有存款,正在享受中年巅峰的幸福感时,我们还在默默在医疗系统的最底层摸爬滚打,全心全意全时段扑在工作上,连谈恋爱的时间可能都没有,很多都没有成家或者刚刚成家,生活拮据,银行账户上也没有什么存款,更不用提什么买房买车,晋升之路也非常的漫长,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这个行业再现实不过的处境。当然,个别土豪除外,他们家里有矿,父母早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
这么多年的学习,目的似乎是把我们培养成一个全能的人。首先是能看好病,所以临床实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一点都不能拉下;再就是还要有系统的知识储备,不仅要知道疾病本身(比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中医科等等),也需要知道致病背后的病理和生理过程(比如诊断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更需要了解生命体的系统知识(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等等)。厚积薄发才能触类旁通,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有知识储备,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除此之外,目前的医学教育体制,还需要我们能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未知的东西,所以需要学习基础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各种生物实验技术以及临床研究方法,甚至是在实验室里面全心研究和探索,并把这些新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出去,期待为医学的进步舔砖加瓦。当然,我们也需要是一位老师,把我们所学的东西,传授给我们的后继者所以一个临床医生,他需要知道很多东西,他不仅是一名医生,他还需要是一位研究者和一位学者。所以,能精通疾病诊治的是一名医学家,能探索未知领域有所发现的是科学家,能教书育人的就是教育家。集医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为一体的,可谓是人中之龙凤。
医学教育有着非常美好的理想。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很多人又显得很彷徨和犹豫。
为什么呢?1)首先,花了那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就这么点微薄的回报,而且落后与其他行业同龄人很多,值得吗?2)工作这么辛苦,没日没夜的,没有生活质量,很多医生都顾不上家庭,值得吗?3)社会不良风气已经渗入到每一个角落,人与人的不信任、道德退化甚至是道德沦丧、利益至上、不懂感恩,不尊重医生和医疗行业,医院跟饭店一个性质,花了钱就要享受服务,要服务满意为止,如果不满意甚至可能实施人身伤害,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各种医疗活动,医生不再有神圣的社会地位,在精神层面上和人身安全上,医生也没有太多的激励;4)当然不排除医疗系统内部的不良人士,一些追逐利益的医疗机构(医院),以及这些医疗机构背后的资本金主,他们做了很多违背道德甚至是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这毕竟还是少数,但是就是这么一部分人,也把美好的医疗形象搅乱了。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呢?
事实上,很多人都开始逃离医学。君不见近年来,顶级学府,比如清华北大,还有很多知名的院校,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都不如以前,应试教育框架下的精英人才逐渐开始远离医学。再问问周围的邻居朋友,愿意送你的孩子学医吗?多半的回答是不愿意,那么辛苦,挣钱也不多,还担负那么大责任,还是不要学医了。再问医务人员,愿意你的孩子学医吗,多半的回答也是不愿意。就是现在毕业的医学生,相当一部分,也并没有再继续去当医生,或者转行,或者做着医学周边的工作,就是不当医生。
所以目前体系下的中国,医生这个行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是一个矛盾。我们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学,但是很多人又不想从事这个职业。但是诸位,你们不要担心这个行业没有人去干。优秀的人选择离开这个行业,那么次优秀的人就会过来填补,如果次优秀的人也选择离开,那么就有次次优秀的人来替补。所以,并不会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但是优质的医生,优质的医疗资源,都将变得日益稀少。医疗的整体质量也会下滑,并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当今世界优质的医疗资源在哪里呢?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钱人的世界你不懂的,君不知出国看病,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作为一名医生,你坚持的理由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让我们找找理由吧,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工作相对稳定,只要不出事故,一辈子安安稳稳,越老越吃香;收入相对稳定,旱涝保收,做个小中产阶级没有问题吧;虽然没有以前的光环,但还是比其他很多行业要好吧,至少在很多人的眼中,医生这个阶层,还算是个不错的职业。对于次次优秀的人,或者次次次优秀的人,这些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对于次优秀的人,或者优秀的人呢,这不会是他们坚持的唯一理由,因为他们干哪个行业都不会干的太差,那为什么要非要选择学医呢?
如果需要一个理由,那只能是对这个行业的热爱。
如果没有热爱,如果只是坚持,那总有放弃的一天。但如果喜欢,就无所谓坚持了,会活的更轻松且走的更远。当然有的时候,是先坚持,后来才慢慢地热爱。某种程度上,人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机器,那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奥秘,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透彻,不管是在生理状态,还是在病理状态,生命体总是那样地吸引人,我们总想去搞清楚它的构造,去理解它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并尝试去利用这些规律,让人体能更好地应对疾病。与其说是对医学的热爱,还不如说是对理解自然规律的渴求和对生命的热爱。人类一旦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就会部分忽略物质层面的需求,不是吗?所以即使收入一般般,即使不被广大民众所尊崇,但是很多人还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安详端庄并自得其所。
你为什么当医生?
是为了病人的满意吗?如果从医是为了得到病人的感激和满意,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取悦于人的行业,把自己的理想,或者把自己对自己的认可,甚至是自己的理想信念,寄托在别人的态度上,不觉得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吗?当然医学是一门世俗的行业,在文明社会里,是需要充分知情,是需要患者和全方位参与,是需要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的,但是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医生,这不是他的全部,他的追求,不应该只是患者的满意,而是应该超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认识疾病和攻克疾病为目标,甚至是探索很多未知的领域,并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医学的世俗属性和人文艺术。
当然,无止境追求经济回报,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医疗行为,就更加不纯粹,甚至是有害于社会,并不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人生在世,大家都是世俗的人,都要生存,都要养家糊口,生活不易,不谈经济回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只是希望,如果能有条件去追求更好的理想,那就去追求吧。毕竟医学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总是需要那么一些有理想的人去引领的。但是如果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那我也是希望,不要为了物质利益去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毕竟能挣钱的行业很多,违背良心也不要在这个行业违背良心,这是最低的底线。
回过头来想想,道阻且长,是因为医学教育赋予了我们更高的期望。如果只是一种技能,把医学院办成技校就可以,两三年就可以出来自己单干,但是这样的医学,你会喜欢吗?
这就是我所以为的医学。也许观点有失偏颇,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