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还记得张雪峰一个人,舌战群儒的场面吗?鲁豫问为什么总要人考研,他说不考研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
被公司老板反驳说自己公司没有一个名校毕业生,被张雪峰痛批说所以你不是世界强企业,一句话给老板怼的不再出声。
张雪峰老师其中一句话说的是,你去看看每年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的是什么企业。这一句话,可给自己家长的学校得罪坏了。
那张雪峰老师说的是对的吗?学生毕业之后,最重要的应该是能力还是学历?有同学亲身体验了这一点。
学生参加两校招聘会:感恩自己的努力,都看懵了在毕业生不包分配之后,招聘会成了同学们就业的主要接触途径。每年学校正常会有两场招聘会,一次春季,一次秋季。
这时候来的企业,有学校的把关,也认可学生的学校和学历,专业也没问题。每年春招和秋招,就业成功的学生很多。
也就是这样的校园招聘会,能看出来其中的参差,和各个企业之间,对于学校的选择。一名学生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他本科期间就读的是南阳师范学院,学校的层次相对比较低。学生在参加学校的秋季招聘会的时候发现,招聘会的时间只有3天。
这3天里,去学校招聘的企业,都是小企业,名不见经传。给到的职位,多数也都是销售,甚至和专业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
这样的情况,也坚定了学生考研的想法。同年他以分的初试成绩,考上了四川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到了川大之后,第二年有机会见识到了四川大学的秋招。学校的秋招,能持续整整3个多月,这3个月里,国内能来的世界强企业都来了。
学生们可以选择的机会,待遇,和原本在南阳师范学院的时候,是天差地别。一下感受到了学历上的参差,带来的未来的差距。
不同的企业来校招,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毕业之后的起点,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也像张老师说的,没有好学校的平台,再没有好学历的支撑,哪些优质企业,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
学历和能力相辅相成,却大不相同有的企业老板说,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锻炼,是在工作中受挫。在受挫中不断的成长,而不是大厂,考公,考研。
这种鸡汤,不知道这位老板喝了多少年。现在的学生清醒的很,谁愿意受挫?我有安安稳稳吃饭的机会,为什么要去你那里受挫?
就算是经受打击,去大厂里接受打击,加班晋升内卷,也比小小企业里,听老板不断的画大饼,过年连年终奖都没有要来的好。
之前那一套鸡汤,不适合现在的学生。所以这些年考研的,考公的,铁路,警察,医生,老师这些职业,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