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两所高校为例,对比中美出版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并立足于数字化时代下,中国出版产业人才供求不均的现实,在明确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差异的前提下,取美国教育之优点,为我国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三点启示。
关键词: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美
中图分类号:G
本文刊于《出版发行研究》年10月刊一、中美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
出版是人类精神文明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深蒂固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技术革新对出版业而言,不仅是载体的更新,更是为出版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契机。此外,随着全球化和“走出去”浪潮的推进,出版已经成为世界文化流通和国际商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发展出版产业的基础和主要生产力之一。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下[1],出版产业的人才需求向实用型、复合型方向转变[2]。除掌握基本的编辑出版知识和技能外,出版人才还需具备一定的营销和运营意识与组织管理能力。然而,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更新滞后,出版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有限,导致当前出版产业发展人才匮乏,出版企业求贤若渴。
中国和美国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探索和尝试过程。两国出版学科建设都有了一定发展,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1.中国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在年左右开始开设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但在至年间,出版学处于挂靠与试办阶段[3],未被正式列入研究生学科门类,大部分学校是将出版学作为传播学、图书馆学、教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下的研究方向之一[4]。从年至今,出版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开始获得国家教育部授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中国国务院学术学位委员会授权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14所高校开设出版学研究生项目。次年,出版学被列入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目录。目前,中国至少38所高校开设了研究型出版学硕士课程,14所高校被授权可开设专业型出版学硕士课程,另有8个出版学博士授予点[5][6]。
从办学规模和学历程度来看,我国出版学领域高素质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上升的状态。然而,受到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与影响,出版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从实践性和市场角度出发,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学习能力,又了解产业实践,能够迅速融入行业操作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中国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出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