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顺风顺水考上清华,但他却不热衷科研反而对做生意颇有兴趣。
本科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考研,唯独他紧赶慢赶地出去打工赚钱,为的就是能攒够创业本钱。
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抓住了时代风口创业成功,但短暂的风光还是败给了资本,不得不再度变回打工人。
这回他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年薪突破百万,然而他却在事业上升期突然决定辞职卖煎饼。
他叫吴一黎,曾因为“清华毕业摊煎饼”这一话题被送上热搜。
年出生的吴一黎是原汁原味的北京人,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对吴一黎的学习管得很严,而他也继承了父母的高智商基因,从小就是学霸,甚至不用太过费力就能拿到很好的成绩。
中考的时候吴一黎努力了一把,直接考上了被称为清北储备库的北京四中。作为一所国际知名的高中,能进入到北京四中的孩子起步就是、的水平。
但是这里也云集了全北京的佼佼者,而一向领先的吴一黎起初并没有什么优势,他此前善用的那些小聪明在这个学霸云集的环境里也不管用了,高一的时候吴一黎就只在中等水平,距离清北的目标相差甚远。
但是后来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那女孩学习很好,从高一开始就在学校大榜前列,吴一黎希望能跟她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能考上同一所大学,而女孩的目标就是清华。
于是从那一刻起吴一黎开始发奋努力,加上他天资聪颖,成绩进步得非常快,高三的时候便能跟女孩不相上下。
咬着这么一股劲儿吴一黎一路杀入高考,考完感觉非常不错,于是他跑去跟女孩分享喜悦,但女孩却因为过于紧张发挥失常。最终吴一黎报考了清华的软件学院,而女孩为了稳妥报考了复旦的法律系。
在即将去大学报道前,吴一黎还是鼓足勇气跟女孩表白了,而女孩也欣然接受了他的爱意。虽然在此后的四年里,俩人一直保持着异地恋,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感情,而且这个女孩最后也被吴一黎顺利娶回了家。
然而进入清华之后,吴一黎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做神仙打架,其实他对学术研究并不感兴趣,而是更喜欢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但是清华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准备考研,但吴一黎却并不想走那条路。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几个同学跑到通州去做了一个免费讲座,但是他们没想到讲座反响非常好,结束之后有好多家长找到他们希望能再办下去,收费的也可以。
吴一黎灵光一现有钱赚为什么要拒绝呢?于是他又组织了几个同学,连续办了10场培训班,一口气赚了块钱。
这是吴一黎第一次真切明白什么叫知识付费,原本他打算把培训班继续办下去,但是那几位同学都要准备考研,无奈之下吴一黎只好放弃这个想法。
大四的时候班里90%的同学都在准备考验,但吴一黎却开始投简历,并顺利被甲骨文公司录取,但是他应聘的岗位并非技术而是销售。
虽然很多同学不理解,他一个清华的硕士流为什么要自降身段去跑业务,但是吴一黎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最终,凭借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对技术的深度了解,吴一黎的销售业绩非常好,短短两年多时间就攒下了几十万。
有了启动资金的吴一黎又动起了创业的念头,年左右团购网站蔚然成风,吴一黎抓住了这个风口,跟几个朋友联手创办了一个名为抱团乐的团购网站。
凭借此前做销售的经验,加上先入一步的市场优势,仅仅用了二十多天,吴一黎他们就找到了百余家合作企业。那时候吴一黎的团购网站平均每单的利润高到30%,收益涨幅非常快。
但是团购网站很快成为资本眼里的一块儿肥肉,随着大量资本入驻,快团、美团等领头羊,各大平台也开始打价格战,但吴一黎他们还没来得及接触资本,很快就赔进去了十几万,无奈之下吴一黎只好卖掉公司及时止损。
即便如此,吴一黎手中还握着清华毕业这张王牌,随后他便成功应聘进入IBM,虽然是软件毕业但他应聘的依旧是销售岗位,因为他完全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这些年他没有离开这个行业,无论是此前在甲骨文打工还是后来自己创业,他一直紧跟着时代再进步,对市场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都有着充分的了解。
凭借这些超强能力,吴一黎很快将手中的项目做成了IBM的明星项目,销售业绩提升了70%,而他的职业生涯也是步步高升,一跃成为年薪百万的高级白领。
在这期间吴一黎的女友从复旦毕业并成功考上了清华法学系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在一家世界强的金融公司做法律顾问,俩人加一起年薪将近万。
事业有成之后吴一黎跟女友结了婚,周围人都很羡慕他们一路顺风顺水。然而吴一黎和妻子却有不一样的体会,他们在一次同学会上听到有个同学开发了一款软件卖给阿里巴巴之后赚了1个亿,而在金融公司工作的妻子每天都会看到很多创业成功,身价千万的年轻人,这让吴一黎和妻子觉得给别人打工怎么着都不如自己当老板赚钱。
因为一时找不到好项目,吴一黎跟妻子只能继续做打工人。直到有一天,他们下班之后在家门口买了两张煎饼,结果回家吃完双双开始闹肚子,他们才想起可能是煎饼有问题,再想想煎饼摊的环境状况也的确让人堪忧。
但是这次意外却让夫妻俩萌生了卖煎饼的念头。主意已定俩人说干就干,作为清华学霸自然做什么事儿都是有板有眼的,卖煎饼也是如此。
首先他们去调查了北京的煎饼市场,结果发现数据非常惊人,北京每天几乎有10万人在城市的各个煎饼摊上买煎饼,一天的流水就将近3亿,而且一直是北京人排在美食榜前列的小吃。
市场调查的下一步就是技术定位,吴一黎决定要做一个能成为品牌的煎饼,他还从IBM撺掇了一个同事跟他一起辞职创业,妻子自然也辞职加入其中。
三个人跑去跟一个老师傅学了一个月摊煎饼的手法,之后又在原材料上花费心思。他们用的面粉、炸薄脆的油都是大品牌,鸡蛋是土鸡蛋,里面放的是涪陵的榨菜,用的是老干妈的辣酱。
总之,吴一黎希望他做的煎饼能够让顾客吃着放心,有食品安全的保障,而且他们开店的地点也选得非常巧妙,选在了长安街SOHO商圈,这里每天人来人往,而且大多数都是没时间自己做饭的白领,他们就是最有好的目标客户。
果然刚一开业就引起了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