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抽检时间,很多同学慌了,纷纷来问我类似于“摘要中的英文写错了,会不会抽检不过”“目录少写两个字,影响大吗”“小论文引用了大论文的数据,会不会对查重率有影响?”之类的问题,实际上抽检老师的时间也有限,不会因为那些无伤大雅的问题来堵着你不放,这篇文章整理一下常见的抽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抽检时间?不定,一般间隔为一年,但不乏有毕业多年但仍旧被抽检的学生。
论文查重率过低,有影响吗?查重率保证在5%-10%是比较合适的,查重率过低会让人觉得引用内容太少,缺乏理论依据。
论文存在格式错误,会不会影响审核?如果是单个语句或者格式混乱,诸如摘要英文字母拼写错误、首行忘记缩进等问题,如果出现频次较低,基本不会有影响,但是通篇全是格式混乱,直接就被判定态度有问题,打回重新调整,正文都不看了。
论文抽检数量?抽检的原则是“随机抽取、均衡比例、科学公正”,拿这次广东省抽检情况来说,共从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抽取篇,占全省学位论文总数的3.26%,个别单位个别学科的学位论文送检比例达到50%。另外,对部分高校保密期满的篇学位论文全部送审,合计送审篇。
论文抽检重点?根据广东省专家评议意见,“选题与综述”“创新性及论文价值”“科研能力与基础知识”和“论文规范性”等四个分项指标的评价在“不合格”的意见数分别是8、24、26和47,分别占总意见数的0.33%、0.99%、1.06%和1.92%。
基本上既可以看到抽检的重点集中基础理论与论文规范性上,他们对于论文是否存在创新姓、选题与研究综述之类的问题还是容忍度比较高的。
论文评价标准?每篇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审查,若有2位以上(含2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该篇论文将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论文抽检不过,结果如何?
学生论文抽检不过,评审将第一时间将抽检结果和专家评议意见反馈相关学院,并立即约谈相关学院院长和导师,责成其查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查找原因、深刻反思,提交相关整改方案、整改报告;然后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对论文和指导教师进行处理。研究生院领导深入二级学院开展调研,对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突出问题的学院,着重加强工作指导并作专题报告,确保责任压力层层传导,最终落实到学生个人,情节严重直接取消学位证。
论文被抽检,若存在问题,是否存在申诉机制?官方尚未建立健全相应的申诉机制;但是据我辅导的学生看来,抽检存在争议的学生,学校都给予了申诉、调整修改的机会,但是对于一看就是抄袭、通篇格式错误、没体现任何科研能力的论文,基本上就不会给予这样的申诉机会了,所以为了保证心安理得的毕业,还是把论文认真写一下,花钱省得只是一时之心,之后时间会让你付出加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