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性别研究的使命与趋势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研究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国际性别研究贡献中国力量。性别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涵盖了诸多议题,包括性别认同、性别歧视、婚姻家庭,涉及劳动力市场、教育、健康、环境、文化等多个领域。性别研究旨在全面理解性别对个体、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推动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全面发展。中国的性别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聚焦在对女性的研究,也称为妇女研究或女性学,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了性别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过去四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具有这样五个特点。第一,中国化。大量的研究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当代价值,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第二,系统化。越来越多的性别研究议题被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每十年一次的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等大型调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认可的权威数据库,实现了性别研究从零星走向系统的转变。第三,建制化。女性学从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成为目录内专业;女性学的硕士和博士教育得到发展。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了性别社会学研究室,成为性别研究实现建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第四,多元化。研究对象从妇女研究发展为性别研究,研究议题不断丰富,涵盖了性别研究的多个领域,包括歧视与不平等、多元化性别等议题。第五,推动社会发展。很多性别研究成果,例如,与家庭暴力和妇女婚姻家庭权利等相关的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的几次修订,为执法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和支持。性别研究承担的新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天地广阔。性别研究者要成为先进性别文化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构建中国特色性别研究学科体系作出贡献,要担当这样两个重要使命。第一,坚持与时代同步,发时代之先声,回应时代发展需要。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性别研究者要把握时代脉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