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无常,期间考博我们该如何坚持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的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显得尤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一部分同学因为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选择读博。

再加上研究生的逐年扩招、海外硕士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选择国内高校读博,这让本来就僧多粥少的现状更是雪上加霜,申请博士的压力,可想而知。

鉴于20和21年考博形式变化和国外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中国的可能影响,考生们在年的考博备考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策略。

当下考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基本上实施“申请考核制”,普通高校尽管还是专业课加英语的笔试模式,即“统考模式”,但是以后也有可能走向“申请考核制”。而申请考核制一般需要文章和六级。如何突破自我备战考博,最终成功上岸。

明确考博动力

考博之前学员应该知道自己为什么考博,无论考博是为了名校情结、科研兴趣、职业发展需要以及其他原因。无论哪一种都可以,有动力才能支撑自己度过考博这段时间,因此需要明确自己的考博原因。

考博应该提前准备,最好是在自己研一上学期结束就开始思考,如果想考博,那就好好做实验发文章以及过英语六级,毕竟做实验发文章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这样后期走“申请考核’模式相对容易很多。

如果是已经工作人员想考也可以,有文章和六级就按自己兴趣联系导师报考也没有问题。没有以上两样的已经工作人员可以联系偏工程或者应用领域的导师走一些特定流程报考。

院校导师选择

六级近三年一般是有效的,也有的是近五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校情结,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校。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所在领域了解的大牛来确定考博的目标。考博之前可以联系多个学校多个导师。前提是自己感兴趣。当然学校越好导师越出名越好,有助于自己以后的事业。

关于联系导师

选定学校之后,就是给老师们发邮件。博导们一般都会直接告诉你他们能不能招收学生或者有几个招生名额。联系老师的时间我觉得年下半年都可以,因为毕竟考试没有进行,大部分老师没有明确的学生意向。该发就发,联系的话就有希望,不联系的话万一没有名额,就白白做了复习无用功,这才是发邮件的目的。一封邮件就让老师印象深刻也是很难的,发过邮件得到确定的回复后,就迅速进入复习状态,中间联不联系我觉得影响不算很大,除非发出来论文啊或是在导师面前的加分项,其他的无需报告,踏踏实实,过线老师们自然知道你的努力与信念。

准备工作做好就可以复习了。鉴于专业课大家都不同,使用的书籍资料如下:

1.单词书(随便一本就可以)

2.机工社的大厚真题(主要就是每天做个一两篇阅读,保持感觉)

3.用过别人分享的网课视频(不需要最新的,差不多即可)

4.全项指导(但是没有看多少)

5.院校真题书(不再多说真题的重要性)英语复习的过程,就是每天都要看。不想看的时候就背背单词,少学一点,想学的时候就多做两篇阅读。

一定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面,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效用。多列提纲梳理内容,多重复,重复带来的效果非常显著。

如果自己科研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又想考名校,可以联系一下刚回国没多久的青年教授,他们一般实力不错就是缺学生,这样你很有可能可以考上。当导师同意报考后需要准备后,也就是成功了一半。因为国内博士报考老师作用非常巨大。一般有名额老师才会让你报考,既然让你报考说明对你还是感兴趣的。

报考之前可以多联系导师,尽量不要只联系一个,除非你非他不选(与考研不同,考研只能报考一个),以防有些导师放鸽子。

当导师同意报考,如果是走“统考模式”,一般初试需要准备专业课以及英语。一般对于考博专业课一般不难,而且很容易通过联系导师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有所了解,然后根据初试科目进行每天总结记笔记就好。统考其实考的主要是英语。

英语很多学校基本上都是自定义,面对这个情况最好能找到导师实验室师兄师姐进行大概了解,能拿到以往试卷最好,拿不到可以以英语六级来准备。考博准备材料现在考博一般需要提交考博计划书以及两位正高级教授推荐信。

考博计划书应该以报考的导师研究方向来写,可以在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