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翟天临有些冤,自己的博士学位被甩丢了,自己的博导也连带受到处理,现在一到撰写学位论文的季节,还要被一众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给骂上热搜。仔细想一想,人家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凭啥每到写论文就要骂人家翟天临呢?
客观地讲,这翟天临呀,反而是干了一件大好事。不但不应该被大家叫骂,反而应该歌功颂德。是他,就是他,促使有关方面下决心整治学术不端的惯常毛病。教育部组织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范围、抽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大高校关于毕业论文的合格标准越来越高,准予毕业要求愈发严格,很多毕业生叫苦连天。
不仅是本科生、研究生,就是针对大学教授,包括“两院”院士的学术不端举报,也远比以前年度要多得多。知名高校、不知名高校都有教授卷入了学术不端的丑闻,有的当事人还私下找被侵权要想要私了,院士裴钢、曹雪涛等也被传学术不端。
实际上,学位论文学术不端的情况远比曝光出来的要严重得多。因为偶然的因素,对学位论文网上代写有一定的了解,每天都能看到有管理人员在群内推送学位论文撰写任务,等待有撰稿能力的写手接单,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的论文撰写任务皆有,以本科、硕士学位论文居多,兼有一些SCI期刊论文发表的任务。
一直就在想,现在的本科生、研究生,为啥那么大的胆子,连学位论文都敢花钱去网上买?本质上这还是学术之风不正的问题,与大学和大学老师有着绝对的关系,尤其是些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大学老师、教授们,他们上行下效,传递给大学生、研究生的学术导向,就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上梁不正,下梁自然也就歪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匡正高校学术之风,还得拿大学老师、大学教授开刀。要正学生,首先就要正老师自己。
那些地位高、薪水高的大学老师,为啥那么明目张胆地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就是因为学术不端的成本太低太低。权利人举报了,有关方面查实了,公开发表的来个撤稿,高校给一个不痛不痒的处分,或者扣发绩效工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结果呢教授照样当,没有多大的影响。这必然让更多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去搞学术不端。
最近天津大学教授张裕卿也被举报学术不端了。举报者系学生,写了页的实名举报材料,称张教授在过十年间至少造假了三四十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至少五十篇学术期刊论文。既有张裕卿所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造假,又有指导举报人造假;既有张的论文一稿多投,又有相互抄袭等问题。让人不得不对大学教授刮目相看。
天津大学很快查实该校化工学院教授张裕卿学术不端行为,并且已经解除该校与张裕卿的聘用合同。从这一点上看,天津大学针对教授学术不端的问题,态度是鲜明的,行动是迅速的,措施是果断的,向全体在职老师传达递出强烈的信号,学术不端结果,就是直接卷起铺盖走人。
这一次,天津大学针对教授学术不端的处理,似乎是近年来见诸报端中处理得最重的一例。在我的记忆中,像江苏大学教授戴美凤、苏州大学教授恽某、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赵某等论文抄袭,所在高校的处理结果,都远没有到直接解聘这一步。这些高校或是出于对涉事教授的高度“爱护”,对他们的学术不端选择了不痛不痒的处理。
站在老师的角度,高校从轻处理涉及学术不端的老师,是爱护,是惜才,重在“”“治病救人”。可是,从净化高校学术风气来说,这就是失之于软的表现,是整治学术不端的决心没有下够,“惩前毖后”意识薄弱。
古有“乱世用重典”一说。如今的学术界,学术不端事例不断爆出,尤其是高校老师,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是时候“用重典”了。
对于查实的大学教授学术不端,就应该像天津大学那样,从快从重处理,直接解除聘用关系,既给当事人以深刻教训,也震慑高校其他在职教师。最好,再附加一条,提请有关部门吊销他们的教师资格证书。
友友们,对于搞学术不端的大学教授,你赞成像天津大学那样,直接解聘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