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内的怪象硕士挤破头想上岸,博士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6064.html

自从大学扩招以来,人们的平均学历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问题是,社会上对于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也随之升高。现在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往往都会将“本科及以上学历”作为门槛。

于是,不满足于一份“小白领”工作的同学们为了获得职场优势,干脆选择不就业,而是继续考研。而这也导致了近年来考研热度一直不减,甚至还有持续升温的趋势。

然而面对“挤破头”的考研赛道,读博却异常受冷落。许多博导都表示,想招到学生都需要亲自去做工作,而想招到好学生,更是需要“三请四请”,那这又是咋回事呢?

01学历成为了职场中的“硬通货”

虽说学历不能够完全代表工作能力,但在大众的印象里,越是高学历越能证明求职者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因此学历作为职场中的“硬通货”很是“保值”。

比如人们普遍认同的教育工作者、医学工作者都是高知人群,需要一定的学历门槛;再如程序员这类专业性强的工作更需要一定的专业领域深造,学历与能力也是成正比的;再如编辑记者、管理岗位等综合能力要求强的工作,也非高学历不能胜任。

推广开来,企事业单位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更多能力与学历兼备的人才,所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会不断地提高学历门槛。

02研究生内的怪现象:硕士统考“挤破头”都想上岸,博士却得导师们“哄着读”

不过,求职市场也有一种怪象,那就是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一抓一大把”的社会,想找到优秀的博士生却并不容易。

一方面,博士生本身就数量稀少,另一方面,博士生一直在象牙塔里从事专业领域的研究,缺乏一定的实践,即使用人单位高薪聘来,也会因为并不适合而变成“鸡肋”,所以适合职场的高学历精英越发成为了稀缺资源。

可有趣的是,不光人才市场上缺乏博士生,就连学校里也同样缺乏这类高学历人才。图书馆里,备考硕士研究生的本科生不计其数,但继续攻读博士的硕士却寥寥无几。

有些博导为了挑选人才,甚至得亲自去哄学生去读博,每天闲来无事的时候,就会给自己的“徒儿”画饼。

那么为何大家对攻读硕士热情高涨,可轮到读博的时候却得导师“三请四请”才肯点头呢?

03晋升学历是利好之举,为何博士却“不招人待见”?

从硕士到博士,看似学历晋升的飞跃,但付出的成本可不相同,而在很多行业内,投入与产出的差别其实不大,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读博的性价比不高。

◆考虑到博士毕业已近30岁,成本太高

现如今,博士“毕业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等同学们顺利拿到博士毕业证时,大多数已近30岁了。

而同龄人在30岁的时候,要么成家立业,要么在工作岗位中小有成就,自己却要从头开始,想想都觉得时间成本太高。

所以博士生虽然学历高,但年龄不具备优势,更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考虑到这一点,大家自然对读博敬而远之了。

◆读博毕业困难而硕士学位已经够用

攻博需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目前博士多集中在物理、数学、生物等方面的专业,读出来了都是高科技人才,可能还会去到更加专业的领域就业。

而从市场就业面上来看,大部分专业岗位硕士学历已经够用,即使博士毕业也参照硕士待遇,所以没有必要再去花时间或精力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阶段没有回头路,心理与学业压力大

正是因为读博很难,选择了方向后一旦想改变,就等于放弃了之前的全部努力,所以读博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考虑到学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以及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三个特质,所以选择读博本身就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一般人都会在抉择时犹豫。

04目前博士采取“申请考核制”,有想法的同学建议研一开始准备

所说读博很难,但是对于想要从事医学专业或科研专业的同学们来说,还是要努力向博士学位奋进的,因为毕竟这些专业本硕两个阶段的学习,往往只能学会一些皮毛,只有不断精进,才能取得专业上的突破。

目前,大多数院校在晋升博士时,都采取了“申请考核制”,其中需要准备的素材、论文等资料都不是两三天就能“成稿”的。

所以有想法的同学,还要对标申请的院校、专业及导师的要求做好准备,而且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提前联系导师,如果导师这关能够过了,基本上已成功迈入门槛了。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现在的“考研热”和“考博冷”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