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都觉得国内硕士严进宽出、博士宽进严出。但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逐年增加,硕士也变成“宽进严出”了,而“硕士生延毕”也已悄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些高校的延毕率,甚至高达三分之一!
无论你是坚定追梦的考研人,还是仍在犹豫是否要通过考研提升学历,都请收好这份为你精心准备的“研究生自救指南”。这份自救指南,对大部分研究生读研的三大噩梦,剖析得是一看一个准!
噩梦1:延毕清退越来越多
不知从何时起,“延毕”和“清退”这两个词,渐渐成为了硕士生的梦魇。
年9月份,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的几十所高校,公布了他们近一年来的清退名单,足足有超过名硕博研究生被无情清退!
这些硕博士生被清退的理由,几乎都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延毕”。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硕士生延期毕业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不超过8年。你以为只是超一流高校才有这么高的延毕率和清退率吗?太天真了!
曾有数据机构调查显示,自从年以来,硕士研究生的延毕情况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态势,近两年的延毕率超过了10%!
更夸张的是,网传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延毕率,居然高达1/3!
是的,你没有看错,硕士延毕率:三分之一!
如此奇高的硕士延毕率,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真凭实据。
以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为例,该院多名研究生里,延毕的多达人!
就问你怕不怕!
噩梦2:双盲审制度越来越严
读研的噩梦在于,除了延毕率越来越高,双盲审制度也越来越严。所谓的双盲审制度就是,论文作者不知道审稿老师信息,审稿老师也不知道论文作者信息。
在之前,各个省都是抽查5%-10%左右的论文进行评审,并没有多重视。很多学生也都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是这悲催的5%。
但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加大力度抽查硕士论文,严抓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一旦发现不合格的,除了要处罚相关的招生单位和硕士点之外,甚至还会牵连导师。
上边严了,下边只会更严!
就在一周前,上海师范大学便公布了“全员盲审评审办法的通知”。
与此同时,广西大学前几天也公布了关于“从严研究生学业管理”。
所以目前双盲审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研究生论文的质量要求会逐年严格,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硕士学位论文%双盲审制度。
而“硕士全员盲审”制度的实施,更是意味着所有研究生都要送校外专家评审。可以预见,以后因为盲评不过而延期毕业,甚至严重的被退学而无法毕业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多。
想要划水或者躺平也能毕业的同学,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噩梦3:各类硬性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各高校对在读的研究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硬性要求,从而导致研究生毕业难上加难。
即使双盲审通过,如果这些硬性要求没有达标,毕业生仍然无法取得答辩资格。
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许多院校对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要求。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该校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提到,所发表的论文应当“见刊”,才有资格参加答辩。
然而,硕士生发表论文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正规刊物的录用条件本来就高,更别说审稿时间长,压稿情况严重这些问题了。
所以有些论文即便录用了,但也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得以见刊。
这样的硬性要求,让许多硕士生表示,“躺平毕业”注定成为了过去。
教育部“好消息”!研究生毕业不再面临瓶颈,教育部提出新方案
研究生为了顺利的毕业,毕业论文陷入“恶性循环”
许多研究生讲述了他们的研究生生活,最幸福的时刻是收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头疼的是写文献、做实验和论文;
我们都知道,为了毕业,研究生必须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他们的论文,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署名,对许多研究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因为他们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确定和撰写论文的特点,还要支付论文的出版费用,简直是费时费力,所以他们通常早在学习的第三年就会焦虑不安;
要知道研究生学位论文和本科学士学位论文有很大的不同,各方面的审查都非常严格;
特别是在“翟天临事件”之后,论文检查标准变得更加严格,从论文题目、论文内容、论文体重减轻等方面入手,让所有的研究生都感到“秃头”。
由于论文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想方设法钻空子,找代写人或减重,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从出版社购买版面,可想而知,论文的质量有多低。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也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并提出了改革方案,以解决学位论文的混乱局面。
教育署已提出“十条禁令”,就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出规定,清楚订明:学校不应将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视为获得学位的唯一标准。
学校应发展学术多元化,而不应局限于科学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选择的标准。
教育部通报后,不少研究生非常高兴地说:幸福来得这么突然?
没有繁重的论文,研究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实验或实践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充分让自己的特点发挥得更好;
尤其是那些冒着被留级的风险,以便更快地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