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硕士有不少分类,从学术的来源来说有定向和非定向这种分类,而针对学生们最后拿到的学历和学术证书,又可以分为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这两个硕士的分类一度在招生分数上存在不小的差异,专业性硕士因为培养所属权大多为学校甚至学院负责,因此在招生分数线上能够有更多的掌控权,一度很多专业硕士的招生分数线都是学院自己决定,这就使得很多学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学生,在分数线上会给更多的宽容。而在很多学校里,专业型的硕士也因为本身入学门槛低而备受歧视,甚至他们连补助都没有学术型硕士高。
专业型硕士最初设立的基础是为了缓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于是才推出所谓的“专业型硕士”招生分类。当时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学校通过自筹、联合培养或者其他形式来招收那些专业型硕士入学,一方面可以提高这些人的能力,给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暂时的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毕竟这些人去大学之后,就不需要在找工作啦!因此国家对于专业型硕士很看重,希望专业型硕士在校生比例能够达到1:1。最初专业型硕士被视为“业余硕士”,他们不需要每天都去上课,只需要在周六日或者晚上去上课最终能够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学历。而且他们的入学考试也不是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些人是参加的全国联考。毕业的时候也不需要如学术型硕士那样发表核心期刊文章或者是需要获得专利才可以。
但是后来又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他们不仅仅需要和全日制的学术型硕士一样参考考试,在学校里面他们也和专业型硕士一样需要承担很多的科研工作,也需要拿出像样的学术成果才可以毕业。除去他们在当初入学的时候分数线低一些,且可以少读一年书之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多少区别。
更重要的是在就业市场,目前很多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也没有多少差别!
答案或许让人意外,因为对企业而言,这些毕业于同样一个大学的研究生在真正求职的时候,其实会被视为同等人才来对待。那时候企业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