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月22日,年研究生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试题中有一道“奇葩题目”:
甲驾驶一辆拖拉机,车上放了一口棺材。路上遇到乙,要求搭车。甲同意了,并告知车上有棺材。半路天下雨,乙钻进棺材躲雨。没想到路上又遇到丙,也要搭车,甲同意了。途中,乙推开棺材透气,不料吓到刚上车的丙,丙惊叫一声“有鬼”,随即跳车,发生骨折,请问丙的损失应该由谁承担?
这是什么神考题?
不如把棺材板埋了,直接盖棺定论。
甲拉货拉什么不好,偏偏拉一口棺材;
乙躲雨竟然想到钻进棺材里,敬你是条汉子?
可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有你想不到;
这道考题还真的来自真实案例:年河北阳原发生的一起道路事故。
真实案例中,受害者受惊跳车后身亡。法院最终判决涉事司机担责70%,死者自行担责20%,躲雨者自愿承担10%。
你要我的分,我要你的命。
(2)
我们很多时候很难拒绝别人;
可能出于善良,可能出于好人心态,忽视了法律后果和其他不必要的麻烦,好心没好报。
有个女性网友,在异地有个异性普通朋友,两人平时根本不联系,朋友圈都懒得点赞。可这位异性朋友却经常在出差到这位网友居住的城市时,提出借宿。
这种事嘛,以我的个人观点,住在别人家里,自己不自在,别人也不自在,根本就不要提;即使对方主动邀请,也要委婉拒绝;
不要忘了,两人只是不怎么来往的异地异性朋友。
可这世界奇葩的事情该发生总会发生;
这位男性朋友每次总提出借宿,而网友经不住内心的好人心态,就答应了一次。
但是没想到,这位男性朋友不仅自己来住,还带来了一位他的异性朋友;
事后被女网友发现,询问事实;
一来二去,这位异性朋友就不耐烦了:我和你又不是男女朋友,我对你没那种感觉,你想怎么样?
两人关系瞬间变得尴尬了,不理不睬了。
女网友很搞不懂,自己哪里做错了,怎么搞的这么被动?
错就错在,在不该善良的时候,过于善良;在应该拒绝的时候,没拒绝,为自己带来的麻烦。
(3)
善良和拒绝这种事,一旦用错了环境,就是愚昧无知。
拒绝别人,建立人际边界,底线和做人原则,说起来简单明了,但真的去做,有时候真的不那么容易。
假如自己对面前这个人是没有好感的,是无所求的,那么自己心里的不舒服,别扭,不满意还是容易表达的;
对对方无所求,自己就不担心失去什么,就能坦然说“不”。
而一旦对方提出了过分要求,自己感到不舒服,不爽,不满意,想要拒绝对方了;可同时,自己又对对方有所求,还想维持好的关系,不希望因为拒绝而损伤关系;
心里有担心,再加上一贯的好人行为模式,对方的不高兴会让自己难以承受;
这么一犹豫,就会毫无原则的退让,失去了人际边界。
此时关键的,还是要迅速衡量“维护自己的做人边界”与“委屈自己的真实感受,违心的答应对方的要求”两者之间,哪个对自己更重要?
如果回答不出,就再问问自己“对方因为自己的拒绝而变得不高兴,两人关系受损”和“自己的尊严,做人原则”相比,哪个更重要?
在尊严,原则方面,自己的感受应该放在首位。
如果失去了这些,即使关系维护了,那也是个虚假错觉;对方内心里其实会更轻视自己:“她竟然连这个要求也会答应,她就是个好说话的人。”
那么下一次,对方会心安理得的,再次提出令自己不舒服的要求,自己多半又会退让一次;
好人的底线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无限度的被突破;
对方也会变得一次比一次更加理所当然,更加振振有词;
直到某一天,好人的承受力达到极限了,自我大厦轰然倒塌,失声痛恨自己:自己真的好怂,好无能。
不要这样的烂好人,软柿子;
从现在开始,从第一次感觉不舒服开始,就要勇敢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自己做不到。
你会发现,其实对方很镇定,并不会因为拒绝而变得恼怒;
每一位成年人都有一定承受力,在他提出要求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所有的一切,提要求,被拒绝,都是正常的;
唯一不正常的,是自己总想做个处处完美,没有任何瑕疵的绝对好人;
可是这个要求太高了,最终只是个自我欺骗的错觉。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