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加工工程硕士毕业四年之后,武汉小伙儿程传坤选择再次参加高考,并被湖北中医药大学5+3中医学本硕连读录取。要知道,毕业的时候,他就要超过40岁了,他说他的目标是传承父亲的“程氏正骨术”,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毕业后40多岁开始行医不晚吗?30多岁还要上学,没有生活压力吗?既然是继承祖传的手艺,为什么要去上学呢,跟着父亲一起学不就好了吗?以上问题让缪老师陪你聊一聊吧。
一、40岁开始行医晚了吗?
不管是中医临床还是西医临床,本科的课程都是五年,除非你是不世出的天才,否则这五年结束你才有资格考取资格证。读完五年还不算完,想要在医学这条职业道路上获得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比如说想进医院做医生,那你得读到博士毕业,成功几率会略大一些。
一般情况下,读完博士开始就业,怎么也得30岁左右了,医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学历再高看不好病,还是得不到认可。在临床上碰到的病例多了,善于总结分析,准确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所以医生注定是一个越老越香的职业。40岁开始行医,似乎也并不是太晚。
二、30多岁走进校园,生活没有压力吗?
在校园里上学,没什么机会赚钱,还得交学费,所以会有人担心他的生活压力。坦白说,既然他的父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氏正骨法”的第九代传人,行医多年,家里的生活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中华民族是讲究传承的,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不仅有精神传承,也有物质传承,这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此外,他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平时也会跟着父亲在临床实践的吧?治疗病人也是有经济收入的。
三、传承自己家的手艺,为什么要去上学?
行医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儿,不是你说你能行,你就能行。所以国家对行医有着严格的资格控制,想要在临床治病救人,你就得有医师资格证。
程传坤本科和硕士都是材料专业毕业,材料专业不能深造读医学博士,这是其一;想要获得临床医师资格证,拿一个临床的本科学位是基础,这是其二;读一个本硕连读,拿下硕士学位,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跟随父亲在临床上验证。这应该也算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式,对传承并发扬光大自己家的“程氏正骨法”是有好处的,这是其三。
有人可能会问,那他父亲是通过考大学拿到学历才有的行医资格吗?这就不得不提“时代”这两个字了!现在的行医资格考试规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曾经在临床资格认定上并没有规范的标准,所以很多人,尤其是老中医,取得行医资格还是比较容易的。
四、材料出身改行学医,是出于无奈,还是内心喜爱?
有人根据程传坤的经历说,你看!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没错吧,学材料的,最终还是得改行。我想说的是,材料专业在全国招生可并不少,那么多学材料的学生,难道到最后都要改行才能找到工作吗?这显然说不通啊。
材料专业的特点是既要有理学的基础,也需要有工学的实践,本科很难学习很深,硕士阶段的课业难度也挺高。可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材料,大国想要崛起,同样离不开材料。你不学我不学,我们的材料学科如何进步?别的不说,就说制造高精尖芯片所用的材料如何解决?
换个角度看,材料专业的应用范围还是非常广的,所以找份工作并不是很难,尤其是名校生。只不过相对于社会公认的很多热门专业,材料专业毕业想要找到一个工作环境舒适,工作待遇还不错的岗位,确实有点难度。
程传坤的选择。是出于无奈,还是内心对于中医的喜爱,我们无从得知。但他的选择是值得尊重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他32岁重新参加高考,还能取得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这一点是值得钦佩的。
五、怎么看似乎都没错
程传坤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有人就此提出疑问:如果说现在选中医没有错,那曾经选材料就是错了。如果说曾经选材料没有错,那现在选中医就是错,这么说对吗?
我想说的是,当年选材料和现在选中医完全可以都没错。如果当年他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了中医,而没有选择材料。那他一生当中可能都会认为学医是父亲的选择而不是自己的,那他又如何懂得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任?
多数人选择职业是要养家糊口,没有考虑更多的精神属性。程传坤是个幸运儿,有家学传承是个资源,遵从内心转行是个选择,有国家对中医的支持是个趋势,如果他内心对中医是真爱,那眼前的这个选择就是合四者为一体。所以我说怎么看这个选择都不是错。
如果你是程传坤,你会在第一次参加高考时选择中医吗?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