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轩聊教育
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再到大学、清华硕士毕业,本该是一展身手,为国奉献的时候,如今,三年买房、五年买车,倒成了“光宗耀祖”的事了,不免令人感慨:这硕士算是白读了!
说起清华大学,无不令人向往,小时候,父母、老师就教导我们:如果你不想和父辈一样,整天过着早出晚归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你就必须要努力学习,争取考取北大、清华。
儿时对清华大学的印象,是从父母口中得知的,特别是清华园,当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之后,更加坚定了我对清华的好感,如今的清华,三番五次出“闹剧”确实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华为放弃清华选择西北工业大学成立鸿蒙系统合作伙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眯眯眼”令人吐槽不爱国、邱勇校长送书偏送外国书籍,忘记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爱国情怀、按任正非的话说“这里的毕业生很想出去看看,华为不需要”……
因此,网友调侃:干脆让“网红校长”郑强教授去做清华大学校长,改改风气!
接下来一个现象,更是令人跌破眼球
被誉为我国顶尖高校的清华大学,无论哪个机构排名,清华大学稳居前两名宝座,其毕业生应该是供不应求,学生还没毕业单位就抢着要,事实上并非如此。
清华硕士做卷烟厂“卷包工人”,引发网友热议:究竟是研究生贬值了,还是卷烟厂对一线工人素质要求提高了?
近期,河南中烟公司的一份招录表在网络广泛流传,因为一线操作员名单里云集着名校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流水线上"制丝"与"卷包"。
其中,这里的一线工人不乏有清华大学的硕士,据相关人员介绍:来应聘的高学历人员太多,我们只好择优录取,本科以上做基层实属正常,没啥大不了的。
名校毕业生现状,令人堪忧:
一国内top40机械本科,年进入卷烟厂,目前还在车间工作,他本人介绍说,大概率,我这辈子能当上车间主任,就烧高香了,在烟草系统,相对学历来说,关系更重要一些,车间有几个清华、北航、华科之类的名校毕业生,也还在开机器。
思考:
这些毕业生高考前的志气哪去了?难道寒窗苦读十余载,就为了当一个车间主任,是就业压力大还是被所谓的关系淡化了,使得这些高才生忘记了曾经的付出而安于现状。
在某烟草车间,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生介绍说,一天上班5个多小时,中间不休息,想去厕所就去厕所,也能玩手机。在烟草系统,相对学历来说,关系更重要一些,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还说,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才是很多人羡慕的,这是很大的安全感。
卷烟厂基层工作没啥技术含量,高学历是否大材小用?其实,这份工作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大街上随便拉个人来培训一个月就能上手,像清华大学部分硕士到“卷烟厂卷包”是否意味着大材小用呢?虽然,岗位分工没有贵贱之分,都是凭努力和才干吃饭,问题的关键是,国家花费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培养一个硕士,需要花费多大的成本,谁又来算算呢?
河南中烟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透露,“一线生产岗位,大多不需要太高的学历。招聘时要求是本科,但不少研究生也报名了,当然是择优录取了”。按照他的说法,烟草行业的岗位,由于工资高、待遇好,有些岗位甚至比公务员还难考。
再过几年就可以买房买车了!这是名校部分毕业生到卷烟厂的原话!体制内的工作真的那么吃香吗?最可怕的事,没了对目标的追求,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是当今教育最大的悲哀。
因此,网友发出感慨:这硕士,白读了!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欢迎一起探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