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八。
南京大学的一位“有效”硕士在校招上收获颇丰。
为什么是“有效”硕士呢?因为他有得选。
据他个人描述来看,虽然表面是从3个offer里选一个,但其实,他拿到的offer远远不止3个。此前,他拒绝了华子的offer,手里还有几个国企在谈。
足见,这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拿到的几个offer都算是上乘。
那我总结一下这个同学的个人情况:教育背景不错,本硕都是、行列。家庭条件普通,靠不了家里,而他本人是能卷,但不多的心态。
再看看三个offer的情况。
第一个offer是互联网大厂,年包给到35~40万。对于马大哥手下的这个部门,还有个名字是“卷王”。
大学毕业生想趁着年轻去赚点儿快钱,确实不错。能不能长久,那得看体检报告。如果工作三个,搞个多万,能解决人生中的很多难题。
不过,这位同学考虑到自身能卷但不多的情况,在字里行间算是把第一个offer排除掉了。
他自己给了三个理由:第一,不是特别爱卷,也不爱高深技术;第二,待不久;第三,心里念着国企的好。
而且,早知道未来某天要离职,或者是被裁的话,你会发现,从大厂出来并不一定如人所想,跳板多高。因为技术也是有生命周期的,焦虑就会从你第一次被裁,或者是第一次离职就开始了。
第二个是银行offer,年报有25个w。这个钱听起来是正常价位。
工作倒是稳定,矛盾点也很普遍。
这代年轻人很难在北上广站住脚。如果咱们选了一个长期工作,那必然是留在上海。如果家里不能帮补一下,想在上海长居,就要做好当长租客的准备。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能接受长期租房,很多明星都在换着花样租房。这种事,全看个人心态。
25w的年收入,不背上房贷,在上海生活能算普通水平。背上房贷,叫做断了翅膀。
这个offer,可做长远规划。
第三个offer是一个研究所,给了22万,未来有机会到30万。这个数字在研究院以硕士学历入职的话,其实偏低。
这类研究院有几个特点,值得同学们慎重考虑。
首先是不自由。委婉点讲就是咱们今天辛苦了,想去国外旅游一番,那可能不太行。哪怕去个免签的泰国、马来西亚,都没办法。
其次,在这种研究院有背不完的保密学习内容,翻来覆去的考试,担心不完的操作流程。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
最后,离职跳槽也不太容易,除了竞业要求,必然会面临一年以上的GAP期,也就是脱密期。
具体程度,得根据实际工作的深入程度来决定。
在此类研究院,工作很稳定,某些地方还能给编制。它的卷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卷。
我们一般认为的卷是大家主动给自己增加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在研究院,可能是安排的事情比较紧凑。
拿着22万,轻微卷就罢了,咱还得担心同事是不是个稳当的人。搞不好,一人出事,全体受罪。
我觉得,这位同学他其实更偏向于银行,这是他犹豫的来源。能让他纠结的地方估计还是定居上海的问题。
说远点,未来如果有了另一半,大家一起努力,先从小房子开始拼搏,也不是不行。
我个人认为,这位同学想赚钱就去第一个,想长久去第二个,第三个不推荐,也不排斥,看个人奉献的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