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考研?考研真的有必要吗?”
“读博的意义何在?”
知乎上关于此类问题,真可谓是不胜枚举。
无数学子在“继续深造”和“直接工作”的两难选择中不知所措,想向前辈们讨教些经验。
我相信,对很多在读和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们来说,这也是一个经常被问和自问的难题。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研究生虽然没有一千个理由,但也会有各自独特的考量。
对于我而言,考研和读博都不是为了学位和提升学历。
现在回想起理由来,自己都觉得有些搞笑:只是为了争一口气……
01
本科时期的我,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男人要先立业、后成家。
因为学生时代的自己,工作尚未确定,还不知路在何方、何处安身,不想浪费人家和自己的宝贵时间,还是等安定下来之后再解决个人问题。
相比于的各所名校,自己所读的大学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口,但本科时成绩一直在班里没出过前2名,所以大三时被确定保研直读。
但是,由于本科所学的专业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那是高考之后啥也不懂的自己,凭个人感觉选择的专业(说实话,填报本科志愿时,有多少考生对所学专业相当了解的啊?)。
虽然四年本科尽心学习,但还是感觉不适合自己,于是毅然决定放弃保研资格,打算去跨考喜欢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那时,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来劝我:
“你脑袋是不是秀逗了?保研不要,干嘛非要自己去考?”
“人家专业你一点儿没学过,估计考研只是去作作分母,竹篮打水一场空,到时后悔都来不及!”
我知道,他们也都是真心实意地为我考虑,但他们说我考不上时,浮现在脑海中的是初中时的那幅场景——我一直铭记于心。
故事是这样的:
我小学时成绩只能算勉勉强强过的去的那种,但比起我哥来那可是差了一大截。他每年都是三好学生,家里一面墙贴的都是他的奖状。
上了初一,有一天我去学校小卖部买饮料。进去之后,发现我哥和他一个同学也在。
可谁知,他那同学看到我后,转过去对我哥说道:
“这就是你弟弟啊?学习成绩可比你差远了!”
我当时一听这句话,瞬间羞愧得满脸通红,饮料也不买了,直接落荒而逃。
从那之后,我心里憋着一口气——就是要超过我哥:中考分数比他高,高考分数比他高,考的大学比他好。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吧!
所以,老师和同学说我跨专业考研的成功机率很小,我偏偏就不信这个邪,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
于是乎,我发扬“争一口气”的优良作风,在兼顾复习英语、高数和政治三门考研共同课的同时,利用暑假、晚上休息时间,将考研专业课从头学起。
跨专业考研复习的难度真的太大太大,中间真的无数次的想放弃,但自己已经没有退路,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研总分位列专业第2名,复试也顺利通过,被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
我考研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不信邪,要争一口气。
现在回想起来,说实话,我应该感谢我哥的那位同学,以及他那句刻骨铭心的话才是。
02
硕士毕业后,我进入公务员队伍。当时我们单位工学硕士很少,所以还比较受到领导重视。
可政府单位多偏向行政性事务,与本科、硕士专业根本没有交集,所以很多知识又都还给老师了。
由于我文笔还算不错,主要负责撰写各种材料,成为机关里的一名“键盘侠”,成天爬格子写材料。
相对来说,工作体面、收入稳定,虽不出众,但前途也有奔头,所以,考博当时对我来说,根本不在职业规划范围之内,直到遇上了她。
前面也提到了——“先立业、后成家”。既然工作已经稳定,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单位的叔叔阿姨对我那是相当关心,刚报到没多久,就开始张罗给我介绍女朋友。
或许是由于我以前没谈过恋爱,不懂如何讨女孩子欢心,或许是由于我比较拘束,不好意思开口说话,又或许是由于双方共同话题太少,相亲的几个女生都没有下方。
线下的不成,那就改成线上的,十来年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