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合作办学是什么?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2)办学方式
一是学历教育项目,必须通过统招考试,填报志愿,毕业后分别获得中外双方学校颁发的文凭(如:清华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一是非学历教育项目,无须填报志愿,参加学校自己举办的入学考试即可。中方学校修得相应学分后,通过语言考试后再被合作学校录取,毕业后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文凭(如:中国农业大学与荷兰万豪劳伦斯坦瓦格宁根大学(原荷兰劳伦斯坦国际农学院)合作举办园艺专业非学历项目)
注意:就读非学历教育项目的,若该项目未能获得教育部审核认证,即不能承认该项目所获学历。
(3)办学形式
一是学历教育(计划内招生),即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考生必须参加高考,统一填报志愿,毕业后可获得由中方或中外双方学校颁发的,教育部承认且认证的学位证书;
二是非学历教育(计划外招生),即学校采取自主招生方式招收的学生。学生无须填报考高志愿,只需参加学校自己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即可。完成课程后一般会获得写实性证书/课程结业证书等,而非学历证书。这一类型我们在此不做赘述。
(4)办学主体
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温州肯恩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大学);
二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理学硕士;北京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中国社会工作文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一般情况下也归为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审批、评估和管理一般由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进行。
(5)培养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2+2”分段培养模式:即学生通过高考录取后,一、二年级在国内院校学习,后两年可自主选择在国内院校或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学习,所学专业不变。
(二)“3+1”分段培养模式:即学生通过高考录取后,一、二、三年级在国内院校学习,后一年可自主选择在国内院校或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学习,所学专业不变。
(三)“4+0”培养模式:即考生通过录取后,学生四年都是在国内上课而不出国,只不过采用国外的教学计划和考试方式,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及教授,教学模式与国外本合作院校保持一致。比如,重庆理工大学的中韩合作办学就是属于这种模式。
(四)混合培养模式:即考生通过录取后,最先先采用“4+0”的模式,但入学过后,再进行二次选拔出部分学生,进行“2+2”模式、比如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就是采用这种培养模式。还有“1+3+1”模式,重庆大学与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等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培养。
在了解了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概念后,相信大家最想了解的就是有哪些大学开设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川招生数据是怎样的?近几年的分数线又是怎样的?需要怎样的位次才能上心仪的院校呢?
我们整理了-在川招生的中外合作院校的录取分数,以及年的位次和招生人数,供大家参考。
中外合作获得的证书含金量如何?
近年来,在教育部“引入优质海外大学教育资源”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与海外大学合作办学,但其毕业证书含金量一直受到家长和考生的质疑,那么怎样的毕业证书才有含金量呢?
我们先来梳理以下,中外合作项目的发放学位证书的方式有哪几种:
1.中方发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外方一般是发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这种方式比较常见。
2.除了中方高校的毕业证与学位证外,毕业生还会收到国外的认证。虽然不是拿不到国外的学士学位证书,但也可获得一个在国际上认可度相当高的专业证书。
3.发放学位证书的方式是既没有外方直接的学士学位证书,也没有外方的认证文凭,外方会给毕业生开一个写实性证书,等同于一个证明。这类证书就要引起家长和考生的警惕了。
4.只在国内学习,拿国内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但如果你不出国学习,外方不会发你学士学位证书。大家在择校时一定要弄清证书发放规则,避免选错!
5.是针对计划外招生或是这个项目自主招生来讲的,毕业生将拿到国外的学位证书,但无法拿到国内的学历证书。
随着一批知名的海外大学涌入,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念越来越常被大家提起,对于许多想要进名校的考生和家长来说,不仅可以接收来自海外大学和国内知名大学的优质教育,还能剩下出国留学的成本,并减小出国留学的风险,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大家在择校的过程中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辨别中外办学项目的含金量,避免“野鸡大学”。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证书是不具备含金量的。
哪些证书不能获认?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公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范围显示,有七种证书不能认证,大家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时一定要看准毕业所获得的证书是否可以被认证,谨慎择校。
1.参加外语培训或攻读其他非正规课程(如短期进修)所获得的结业证书;
2.进修人员、访问学者的研究经历证明和博士后研究证明;
3.国(境)外高等院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预科证明;
4.国(境)外非高等教育文凭、荣誉称号和无相应学习或研究经历的荣誉学位证书;
5.未经中国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办学机构(项目)颁发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
6.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非面授学习方式获得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
7.国(境)外各类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考生和家长如果是奔着中外双文凭而选择的中外合作专业,那么一定就要事先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