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硕士重新高考要再读8年,40岁才能

32岁的你如果已经是硕士毕业,还会再次参加高考重新读大学读研究生,再读8年,然后硕士毕业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这样做,毕竟时间成本太高了。32岁重新高考,40岁硕士毕业,选择一条“冷门”专业的路……

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成年人的最佳决定。

但是,世道上很多人不会去做的事情,总是有人会去完成。

湖北武汉一个叫程传坤的小伙子,今年32岁的他收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本硕连读,也就是说,还要再读8年,硕士毕业。

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这个举动,为了这个中医专业,有必要再花8年的时间吗?

其实,这背后有一个很让人动容的原因。

一、他说,我终于理解父亲的心愿

程传坤在当年高考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材料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完之后,就又继续研读材料加工工程,接着硕士毕业。

之后,一直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

到这里,按理来说,这种生活也算得上是安稳了。可是程传坤却选择重新高考,继续学习中医学专业。

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为了找程式正骨术第10代传承人,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下去。

他的父亲程声旗是“程式正骨术”的第9代传承人,一直想让儿子学医,将来好继承自己的衣钵。

那个时候,在父亲看来很重要的正骨术,程传坤看来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想着我可以选择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来攻读。

但是,随着程传坤对父亲医术的了解越来越多,看到了“程式正骨术”的价值所在,不仅能救治病人,还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担责任,让他理解了父亲的心愿。

程传坤便辞职从医,打好中医基础,继承程式正骨术。

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算经济账”

8年的时候,一心学习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打好中医基础,传承程式正骨术。

很多人说这不划算,这就是在“赔钱”读书,不仅是经济上的钱,还有这8年的黄金时间成本。

但是程传坤却不以为然,说道:“传承非遗文化不能仅算经济账,我觉得这也是我人生航向的一次调整,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

父亲也非常支持他,“让儿子当传承人,就是希望能把“程式正骨术”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群众。”

其实,我国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找不到传承人,而面临正在消失的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要算“经济账”,那它们的价值也是无可估量。

听过一句话:一个老的民间艺人去世,就毁了一个博物馆。

可见,老艺人对于“非遗”意义重大,不仅是把“非遗”活态传承下来,也是让“非遗”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因此,找下一代传承人就变得至关重要。

三、除了传承,还能做什么?

高考结束等待录取的时间中,程传坤就在父亲的诊所里面观摩学习。

被问到毕业后的去向,程传坤说道:“传承“程式正骨术”并不意味着要待在父亲身边,我更医院就业。”

这不仅仅是把正骨术传承下来,还要“走出去”,向更多的人进行授课和开讲座。

程传坤的这一担当,不仅是让“程式正骨术”继续活态传承,也是让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多的保留性。

他的行为已经不是可以用时间成本和经济账目去计量的,他的这次人生选择方向,自有他的意义所在。

沈博爱在《蹉跎坡旧事》中说道,我只能把祖辈童年的玩具和玩法做个粗略的分类和注释,使孩子们知道祖辈们的童年是原始的,是落后的,但也是自然的,自由的,或许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类的。

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终究会有一个人去摆渡的。

我是鲸鹿酱,一个专注冷暖的情感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