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老王家的儿子小王,今年26岁,硕士应届毕业生,由于去年底一直忙学业项目,错过了秋招,因此打算参加春招找好自己的工作。
小王过去也没有什么实习经历,对市场上的薪资行情并不了解,知道我过去做了许多年的HR,便特意来求教。
“像我这样的硕士毕业生工作大概会有多少?和本科毕业生比较有什么差别?”
对于这个话题,我给他提供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硕士毕业生起薪普遍高于本科生
对硕士生和本科生而言,同样是职场新人,但市场上的起薪却存在一定差距,甚至部分求职者的差距是倍数的关系。
当然,也有人会举例子,有的本科生起薪就超过了XX硕士,这样的个例的确也存在,但是从普遍而言,差距是较为正常的。
首先,硕士一般都会比本科多读3年或者2年的书,两者受教育的程序不尽相同。
假如硕士的起薪和本科生都一样高,那么以后愿意往更高学历深造的学生会越来越少,毕竟花了时间金钱去学习,收入没相应增加,这样的教育投入得好好衡量下。
其次,正因为硕士毕业生多了几年的学业,他们在心智成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可能更胜一筹。
比如有的理工科硕士,在校期间就参与或者负责了不少的项目,将来毕业后从事研发工作,就能很好地适应职场的环境。
最后,硕士生的学业阶段更偏重于实操,本科生的学业阶段更偏重于理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企业招聘硕士毕业生,减少了培训所需要的成本。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使用硕士生,对企业方的收益可能会更高,那么付出的薪资代价则也会更高。
二、硕士毕业生之间的薪资也存在差异化
同样是硕士毕业生,但彼此之间的薪酬也会存在差异。
第一、学校的差异
在市场上,一名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在起薪上可能会比普通高校硕士毕业生薪资高出10%-20%,甚至更多。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招聘技术岗位,应届硕士来应聘了两位,双非毕业生填的期望薪资是8K一个月,毕业那位直接填了12K。
后来我通过调研才发现,似乎那个硕士填写的并不算高,如果去大厂工作,起薪20K、30K都很正常。
第二、专业的差异
学弟小刘是某高校金融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他年毕业,当年拿到的起薪大约是15万一年。
这个数字比起许多管理专业或者冷门专业的硕士生来说,确实高了不少。
因为专业和所要从事的行业还是具有高度关联性,金融行业整体薪酬高,那么应届生的起薪自然也就是水涨船高。
第三、城市的差异
因为城市的不同而导致毕业生的薪资差异也是客观情况,比如一个研究生在北京就业,月薪可能过万,但是去中西部的小城市发展,可能就只有一半左右。
三、硕士生的薪资上升空间一般大于本科生
刚才谈论了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起薪差异,但在我看来,这也许并不是两类人群差距最大的部分。
双方同样工作几年后,薪资的增幅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我是本科毕业,当年我的同学硕士毕业,参照我们两人同样工作三年的薪酬数字,他增加了80%左右,而我连50%都没有增长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认为核心的一个要素是硕士生整体学习根基更加厚实,在企业中也普遍更容易进入工作的状态,并且一旦这种状态激发出来,获得的职场资源也会更多。
比如我们公司曾经一个硕士毕业新人,入职不到两年就晋升做了主管,五年就做了部门经理,是公司里30岁左右最年轻的中层正职。
而本科生尽管也有出色和能干的,但是恐怕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同样时间里做到这样的成绩。
写在最后
关于硕士生和本科生薪资差距的问题,我们一定得理性分析,合理看待。
尤其是要分析差距背后的一些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这些问题看得更加通透呢?要么拜个高人为师,要么学习高人的知识。
前者需要机缘,一般人没这个运气;后者我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社会常识全知道》这本书。
这本书系统地从形象、礼仪、场景口才、语言沟通、社交心理、与人相处、识人、人脉、办事、送礼、宴请、潜规则、职场生存、创业、理财、休闲、安全、防骗等十八个方面深入解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一些零星的观点很耐人寻味。整个书都是百科的形式,纯粹的干货,比罗里吧嗦说半天废话还没把自个儿的思路讲明白的好很多。
这本书原价59元,目前正好有优惠活动,在百度里面只需38元就能买到。
涉及到个社会职场相关的常识,哪怕收获1%的内容,对于职场和生存都是大有裨益,不说多赚,至少能让你避免很多坑。
一顿午饭的钱,全书共70万字顶7本书了,需要的点击上方链接就能购买了。
#职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