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师上课,一眼就能看到班级里谁是艺术生,这类同学气质卓然,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和普通学生不一样的。
艺术生的追求和普通学生是不一样的,因为选择不同,所以气质有区别,学美术的同学,心里都有自己想要报考的大学,央美就是这些学生心目中的头牌。
但大学只是这些同学的一个临时落脚点,再厉害的大学,也不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后一生都能发展无虞,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也可能在求职的时候四处碰壁。
37岁央美女硕士,被辞退后陷入两难:不想回家,北京却待不下去
一位打扮个性、谈吐自然的女硕士在街头接受采访,她的经历让人们感到唏嘘,原来高学历人才,也面临着求职瓶颈,也会感叹自己名校出身,却9个月了都没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这个女硕士37岁了,之前在北京工作,学艺术的,找的工作还不错,一个月下来,到手薪资24K,在北京来说,还算凑活。
发展不错但困难也不是,一次项目失败她成了“背锅侠”,工作丢了,赔偿也没有,之前那么多年的精彩人生已经挥手告别,然后就是无止境的求职生活。
学历还蛮高,但是年龄成了问题,她被辞退后陷入两难:不想回家,北京却待不下去,丢了工作之后的9个月,存款即将见底,房租高的吓人,如果说能有什么出路的话,她觉得只能是卖保险了。
也许是因为从小到大,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中,都自由惯了,那些按时上班,按点打卡的地方,真是觉得自己不太合适。
有人说过不下去就回家呗,父母辛苦供学生上一流的大学,也许毕业以后发展受阻也不是什么问题,大城市自有大城市的难言之隐,回到小地方发展还是很不错的,如今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都回家发展。但这位女硕士说服不了自己,接受不了从大城市到小地方的落差。
艺术生骨子里的清高,容易掣肘毕业后的求职
看了这位女硕士的经历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她也许是太要面子了,凭借自己的学历和毕业后的发展经验积累,如果回到家乡,当一名老师,肯定发展也是不错的,艺术类兴趣班的老师,收入很高,但她并不这样选择。
其实还是和学生的发展差异有关系,横亘在艺术生和求职之间的阻碍是那些骨子里带来的清高,学艺术的同学,从小和普通学生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
当别的同学在教室里听从老师的教诲,拼命刷题,想要在高考一骑绝尘的时候,艺术生在练习自己的技艺,少了很多文化课的熏陶,理论知识相对匮乏,而艺术创作需要与众不同的灵感,他们的思维和普通学生不一样。
培养一个艺术生面试普通家庭能做到的吗?艺术生的开销不是小数目,要找好老师指导,要用好的练习工具,经常各个城市去跑,还得有专属的练习空间,在这些富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心里觉得高人一等,并且毕业后要是发展得不如意,会觉得没脸见人。
也许家长不甚在意,但是学生自己心里的想法不同,要找就找好的岗位,要么就游戏人生,所以这种个性,也成了艺术生发展受限的因素。那么这类学生,哪些发展路径更值得借鉴呢?
想要寻求发展出路,艺术生不能不考虑这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生的发展路径稍显狭窄,这就需要学生在上大学的阶段,就做好专业的训练和学习,比如美术类专业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可以多参加校外的活动展览等,毕业后进入大的设计公司发展。
第二,文科类的学生在考公、考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虽说艺术生啃书的能力有限,但是面对自己将来发展的大考试,还是应该好好准备,进入体制内发展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第三,学生们毕业就进体制,可能会觉得与自己的个性不符,那么可以在体制内考试的年龄限制到来之前,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然后抓住学历的优势和能力的积累,后期在教师岗位上拼一拼在,在教师岗位中,艺术类老师还是比较轻松的。
笔者寄语:摆在大学生面前的有千条发展之路,不管有没有高学历,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就看学生们如何做选择了,艺术生不必端着自己,也许有时候接地气的发展,是大部分学生的最后归宿。
今日话题:你觉得艺术生的发展路径窄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