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在校硕士和博士结婚生育科学家生娃和科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建议,应从根源提升女性生育意愿,建立健全家庭社会友好的政策体系。

体系主要包括:延长男性带薪育儿假并强制执行;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逐步实现将幼儿园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加大财税鼓励支持力度;减轻有孩家庭购房与租房的经济负担;鼓励和保障在校硕士和博士生结婚生育;保证企业招聘女员工比例;提升各领域女性参与管理的能力与话语权。

其中,「鼓励在校硕士和博士结婚生育」这一条,引起了诸多讨论。

对于这个议题,再生元制药公司研发科学家王年爽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图源:微博截图

王年爽:简言之一句话,可操作性有限。也多说几句吧,帮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群体。

我没有经历过硕士,这里只说博士。

我清华同专业博士同学中,在博士期间生娃的几乎没有。没办法,压力太大了。多数实验室的要求是一年的假期不超过四周。

在清华如果博士期间生娃,最后还能按时毕业,基本可以封神,大概值得吹一辈子。当然如果是男生,并可以甩手不管的除外。事实上,即使不生娃,清华同一届的直博学生能5年毕业不延期的大概也只占三分之一。

国内对按时毕业不延期看得很重,认为延期就说明水平不行,一想到要延期就紧张焦虑哪敢生娃。事实上美国不是这样子。在美国的话博士读个七八年也是挺稀松平常的事情,因而也不要给自己增加压力。

博士做科研,很辛苦,跟全世界的聪明人竞争,很卷。身体累是其次,主要是心累。

美国怎样呢?也没有好多少,同样很卷。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压力。在美国,选择读博士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美国人读博前往往会经历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心理建设。有时还要先读个硕士试一下,或者甚至先进某个实验室做几年实验员或管理员。

美国大多数学校博士给的钱也不多,大概三万美元。如果夫妻一方是在美国陪读,不能工作没有收入的话,基本已经到了贫困线以下。

生下的孩子一般可以拿Medicaid:这是给贫困家庭孩子的补助,给的相当慷慨,包括几乎最好的保险和各种食品券。之前在Dartmouth有好几个读博的朋友都申了这个。在美国养娃很花精力也很费钱的。如果国内没人过来帮忙,那也可以称之为大神。

我也是博士毕业才结婚,博士后第二年才生娃。博士后生娃会不会好一些?很悲惨,不会。因为这时候面临的压力更大,卷得更狠。没办法,科研是一条越往上爬越难的路。博士好歹做的差不多就可以拿学位,博士后到助理教授就是过独木桥了。

刚到美国的时候,科研上顺风顺水。第二年决定生娃了,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S-2P与我女儿大概一起出生。

当时心高气傲,有好几个知名公司博士后的机会,是直接到实验室要人的。老板问我有没有兴趣,我想都没想就拒掉了,理想比面包更重要。

后来孩子出生后才明白当初对困难的估计完全不足。岳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两个月就走了,然后就不堪回首了,各种大小问题都是我们自己扛。

再宏大的科研梦想都要为孩子让路。休息不好,也基本没有了自由时间,出去买菜、办事都要带着孩子,好多次都不得不把婴儿车推进实验室,还好有好心的同事能帮忙。再大一些就要考虑送daycare,经济上也捉襟见肘。

再之后,科研方面各种不顺,生活上也压力越来越大。有一段很长的晦暗期,甚至在想:如果早些选择了进工业界,会不会好一些,错过就不会有了;如果一开始选择容易被认可的课题,会不会少一些艰难;如果当时选择晚些生娃,会不会压力小一些……

总之很艰难的挺过来了,之后一直不敢再生娃。总之,生娃之前应深思熟虑,保障孩子也保障自己。

博士、博士后在中国美国都是保障很差的一个群体。生娃和继续科研之间有时甚至只能二选一。

在这方面,政策能起到的作用应该微乎其微。

策划:z_popeye,地猫

监制:gyouza

丁香园DXY

更懂中国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