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关于女性“话语权”的讨论非常多,比如关于“小孩子跟谁姓”这种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不管随母姓对于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有没有促进作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在家里,大部分女性没办法拥有“让孩子随我姓”的话语权。
有人提出了,如果女性足够强大、足够独立,经济地位足够高,那凭什么不能让孩子跟我姓?这甚至也能延伸到很多家庭问题的解决,总之一句话,“女性要上进”。
但“上进”,其实这也没那么简单。即使女性受过了良好的教育,有进取的事业心,很多时候也会在家庭的决策中败下阵来。
??女性很多时候也会在家庭的决策中败下阵来丨图虫创意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学霸,名门高中、国内名校、美国藤校一条龙,硕士毕业之后进入市场行业工作,也算是小有成就。前些年,她结婚不久,就举家搬到了美国湾区,然后……她过起了后院种菜、出门遛狗、朋友圈晒娃的日子。
是她不想工作么?她也是倒不尽的苦水。朋友都在东海岸,在湾区人生地不熟,跟邻居也聊不到一起去,严重缺乏社交。尽管丈夫薪水丰厚、全家吃穿不愁,自己却没有收入,甚至动起了当代购的念头……
但要出门工作呢?日托太贵,工资一大半钱都得赔进去,还得多交不少税。现在只有等两个娃都上了学才能抽出点时间想想自己的事情。
为什么在外人看来事业有成的“高知女性”,在职业选择上依旧有如此多的“不自由”?
怎么养娃?一个十分现实的计算
在一个家庭做出育儿的选择的时候,牺牲的很有可能是母亲的职业——暂停工作,放弃上升通道等等,这被称为“母职惩罚”(MotherhoodPenalty)。
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美国人口研究表明,相比起没有小孩的女性,每多一个小孩会让妈妈的工资减少5%。而如果有好的育儿选择,有多达41%的女性都会选择薪水更高的工作,有26%会寻求升职。
??在一个家庭做出育儿的选择的时候,牺牲的很有可能是母亲的职业丨图虫创意那么,育儿的选择在哪里?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经济问题。
美国并不是一个生育福利很好的国家——母亲都没有法定的带薪产假,更别说父亲了。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公立的育幼机构;生育之后照顾小孩的职责,要么由家人来完成,要么交给市场来完成——送去私立的日托,或者请保姆。
这样的安排,现实上造成了许多女性不得不面对小孩子无人可管的现实。再加上美国“核心家庭”多(即夫妻和小孩独立居住),祖父母帮忙照料小孩的情况不如国内普遍。
据美国发展进步研究中心(CenterforAmericanProgress)的一项调查,有一半的美国家庭在照料小孩上“有困难”;其中,困难包括日托/保姆花费贵、质量低下、难有空位等等。
而照料小孩有困难的母亲,比起没有困难的母亲而言,会多12%的可能性放弃工作(父亲仅有1%的差别)。根据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