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以后就轻松了,工作以后就可以享受了,结婚以后就能稳定下来了......这些“以后”让人们产生了诸多美好的联想,小孩子都在期盼着长大,而成年人却只想回到童年。
随着时代变化的越来越快,人们也是越来越焦虑,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内卷,大家都快卷成麻花了,也依旧不停。
其实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目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态度,单位给人才开出的条件,会被认为是毕业生的价值,有位研究生在看到自己工资以后就破防了,“钱难赚,*难吃”说的还真没错。
硕士晒出工资单,到手金额“3”开头,怎么和想象中不一样呢?有位大学毕业的硕士晒出了自己的工资单,一打眼看过去,到手金额竟然是“3”开头,难道是3w?让人不敢置信,可再定睛一看,原来是3k,准确的说是.57元,有零有整,还挺像回事。
但是,这怎么和笔者想象中不太一样呢?这应该是硕士的工资吗?即便是在沈阳,硕士也不至于赚多吧,不过,看到评论区我沉默了,有位英硕回辽宁以后,体制内的工资到手也是+,可能这位硕士也是体制内员工吧。
还有网友英硕毕业到手,还是在小公司,他们工作可能都赚不回读书的费用,月薪的留学花了40w,月薪的留学花了w,看来贵也是有贵的好处的。
还有一位本硕毕业生更狠,上了一月班不仅一分钱没赚,还扣了多块钱,笔者也想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怎么还花钱上班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笔者的朋友也在沈阳,底薪起,加上绩效能到手左右,还是扣完五险一金以后,关键是她也只是本科生,还不是硕士,这难道就是理科生和文科生之间的差距?
有位在深圳当保安的网友,体育本科毕业,不仅有五险一金,还包吃包住,到手工资元,网友们的表现无一不说明了学历、地域、机遇的重要性,但是硕士发展的还不如本科生好,这倒是真的让人有些迷茫了。
不过,也有家长格局很大,直接一句话解决了毕业生心中的茫然,这位家长跟孩子说,“读书不是为了让你赚钱,是为了让你看世界,看自己”。听了这个回答以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或许有些时候家长真的没有强求孩子取得多大的成就,只需要过的开开心心就好,而毕业生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其实也没必要想太多,为自己考虑就是为家长想着想了。
如果说,一份工作只有左右的月薪,那毕业生至少要看到这个岗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因为付出多回报少需要‘为爱发电’的工作真的太累了,也很难坚持下去。
举个例子,工资在~左右的高校科研助理岗位就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应届生可以借此实现过渡,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对自己将来提升学历,增长阅历有好处。
不排除还有一些工作也会像科研助理岗位一样,对学生学历要求高,但是待遇福利却很好,学历高也不是白读书,早晚会派的上用场。至于工资问题,大学生刚毕业到手工资比较少了其他专业的实习生可能只有几百块,也是人之常情,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看以后的晋升空间。
有很多大龄毕业生工作稳定,却还是会选择考在职研究生,就足以说明学历的重要性,所以考研一直都十分重要,所以即便看到他人硕士毕业工资不高,也不要放弃提升自己的想法。
高学历人才前途无量,经历短暂的低谷才能开出美丽的花高学历人才的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不管是接受教育更多所学习的新思想起引领作用,还是学习到知识更多在各行各业绽放的光彩,都足以说明读书有用。
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学历人才总是容易温故而知新,相信这位硕士即便月薪再低,他能创造的价值还是多于普通人的,据北大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的月平均起薪在元,而硕士研究生的在元,看到这里你还会信服读书无用论吗?
写在最后:在我们想象中,高学历人才似乎就是离成功更近一些,人才们不管取得了何种发展,都不应该受规定束缚,只要肯认真,没什么事情不可能,想要的高薪资也要在努力过后才能有结果。
你觉得硕士到手大概多少工资才算合理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