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子
01、考上「热门」专业硕士
但找工作并不如意
我是在中部地区一个省会城市A市念的大学,14年中医专业本科毕业后,和很多同学一样没有找工作直接考了本校研究生。
当时听人说中医妇科专业很火,好找工作,就也跟着报了这个专业。然而,17年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工作并不好找。
A市除了3医院医院的中医科我们有招聘考试入场券,其他的基本上不招我们专业的,明显的僧多粥少。
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的原则,当时也去周医院医院投了简历,经过简单交流和测试后,医院先后都向我抛了橄榄枝。
但是好找的工作大多数时候也意味着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比如我去的这医院职业发展前景都不太好。不过,因为起码有份工作保底,我也就有底气去搏一搏,毕竟内心还是想留在A市的。
02、积极应考
如愿考上省直事业单位编制
进A医院我知道基本上没什么机会,那不如换条路,反正干临床压力大,也并非最完美的选择。
想明白后,开始报名各种考试。当时最近的一门考试是省公务员,正好赶上截止时间前报名。由于备考时间已经很紧了,以前也没接触过公务员考试,并没报什么希望。
当时前前后后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认真的准备了考试,考试结果出来了,离入围分数差的并不多。
但整体而言,医学专业能报的公务员岗位很少,那些不限专业的岗位,竞争太激烈,医学生基本上也考不上。
后期我又陆陆续续报了母校的人事代理招聘考试(期刊编辑),A市事业单位考试(卫校老师),省直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考试(科普编辑),还有一个其他市的事业单位考试(大学辅导员),除了第一个岗位是人事代理,后面三个都是有编制的。
不知道是不是学临床医院,导致竞争比较小的缘故,后面这4次考试我都进了面试。最后省直事业单位的面试时间最早,结果出来的也最早。最终在省直事业单位和市事业单位两者之前,我选择了前者。
03、未曾尝试临床
总觉留有遗憾
像我这样一毕业就考了事业单位编制脱离临床的医学生可能并不多。我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做报纸、墙报的科普编辑,一些公益广告的文字审核,参加各种卫生节日的活动,偶尔会给学校的学生或者社区讲讲卫生知识方面的课。
医院的宣传科,要通过他们找医生约稿,基本上是属于文字工作者。
由于单位还有健康教育这一块的职能,会经常参加全国的各种培训班,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本省的出差主要是一些卫生日的活动,总之就是可以四处走走看看,也是不错的体验。
由于我是中医专业的,而医师职称这一块单位只能走公卫的,这条路走不通。单位有报刊和杂志业务,所以我可以报考出版专业的中级,但聘到中级之后,往副高正高走也比较难了,总之发展空间比较受限。
反观我的那些在临床当医师(中医各专业的,不单独指中医妇科专业)的同学们,去了市、医院的最多,也有一些考到了医院,我感觉发展空间比我好很多,而且以后差距会越来越大,心里难免会有落差。
医院的考试,有些需要单位提供同意报考证明,有一些明确规定还在5年服务期内的编内人员必须辞职后才能报考,还有一些到没有特殊要求。
但看到我一毕业就脱离临床,从事不相关的工作这么久,是个明显的减分项,最终重回临床的事并没有实现,心里多少是有些遗憾的吧。脱离临床后想重新回到临床确实不是易事。因此,希望大家要想清楚再做决定。
04、关于待遇的对比
我所属的事业单位是一类公益单位,一年到手大概10w左右。工作时间是朝九晚六,周末节假日休息,基本上不加班。
我曾了解过我两位好朋友的工资情况,一位医院妇产科工作的(我同学,中医妇科专业),医院很多,科室发展很一般,一年到头也就是8-9万,后面等能坐门诊应该会好些。
另外一个医院的妇产科工作的(西医妇产科专业),到手收入有我的2倍,以后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我还了解了我当时去竞聘过的母校期刊编辑职位(人事代理性质)的工资情况,工资和公积金都比我要低些,到手估计8w左右,但有寒暑假。
至于市卫校的那份工作,工资也不高,但也有寒暑假,是很多人羡慕的点。
05、对医学生的几点建议
1、学医并非不可,选对专业或科室很重要
众所周知干临床很辛苦,但收入相对其他专业也比较可观,而且也很有成就感。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科室压力都很大,也存在一些压力不大,钱却不会少太多的岗位。
以我室友和她的师妹为例,同样学妇产科专业的,医院分别干妇产科和生殖科,收入差别不大,但压力和生活质量差别不是一般大。如果你既不想太辛苦,又想当医师,一起要提前规划好。
像我当初选择中医妇科,以为会相对轻松、好就业,医院的妇科和产科是捆绑在一起的,如果我不愿意搞产科,那我的可选择范围就缩小了很多。
中医专业的学生相对难就业,西医院几乎不招,但针灸推拿、康复医院医院都会招,相对好找工作一些。专业和科室的选择可以参考下丁香人才既往的相关文章。
2、医学生考事业单位相对容易
很多干了临床的人想转行但觉得自己除了看病好像什么都不会。其实,你临床都干的了,没有什么职位是你拿不下来的。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干临床想考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