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给女方彩礼,在旧时是一种婚礼程序,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有“彩礼”之说,而且有的地方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彩礼与学历相关,女方学历越高,得到的彩礼应该越多。
因为风俗、家境、个人想法等方面的原因,男女双方因为彩礼而闹得不欢而散的事情常有发生。一个网友讲述了他们公司一女同事的故事,故事就和“彩礼”有关。
故事的主角张玥(化名)是“”大学硕士研究生,今年35岁了,身材高挑,肤白貌美,家境不错。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的她,为什么35岁还没有结婚呢?因为她有一个条件:男方要给她35万彩礼钱。
其实这个条件是张玥父母提出来的,因为他们当地有这样的风俗和行情,就是嫁女儿一般要收取15-50万不等的彩礼钱。起初张玥觉得这样不好,但当她看到有的男方不愿意出35万彩礼钱的时候,她开始觉得那样的男人不值得嫁,于是越发坚定地站在父母一方。她曾先后和两个男人走到了谈婚论嫁这一步,因为这个“彩礼”,两段故事都没有结局。
不久前,张玥通过相亲又认识了一个男人。男方的年龄、学历都和她一样,工作环境和薪资也不错。在外人眼里,他们各方面条件都还般配,两人也很喜欢对方。
两个人年龄都不小了,双方家长都希望他们能早点结婚,他俩感情比较稳定,双方也有结婚的想法。
男的主动问张玥这边要多少彩礼钱,张玥就说了,男的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要这么多,他想先和家人商量商量。结果,男方父母觉得35万彩礼太多了,说结婚又不是交易,为什么要这么多钱,他们觉得10万可以接受。
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一方仍然只愿意拿出10万,一方还是坚持要35万,双方家庭都不愿妥协。最后,两个年轻人在婚姻的门槛边转了一圈后又退回到了原点。
张玥的父母认为,女儿在外面打拼不容易,他们打算把彩礼给女儿,就想她以后能过得好一点;而张玥原本是想把这笔钱留给父母的,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养大,这么多年来也一直还在为自己操心,她希望他们后半辈子能过得更安稳幸福。
在双方最后的交谈中,男方说女方一家都太物质,张玥觉得35万不是很多,自己父母也不容易,算下来一年也就一万,而且男方家根本不缺这个钱,凭什么不给。
张玥的同事和网友基本上都对她们家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其实像这样的事还不少。
我的一个表弟找了一个外地女朋友,女方家要表弟这边给18万,不然不会把女儿嫁过来。
我们这边对“彩礼”这东西看得没那么重要,一般就是男方家给女方家一些钱,然后女方父母会把这份钱花在婚礼上,比如给女儿女婿买车,父母是不会把这钱留给自己的。
表弟的父母(就是我姨)就是单纯认为18万太离谱,感觉对方家就像在卖女儿一样,就不同意这桩婚事,同时也担心两边风俗不同会影响两个年轻人以后的生活,也担心女方家以后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幺蛾子。女方父母说他们那边都是这样的,降低彩礼就意味着女儿低人一等,而且他们还要拿这笔钱为儿子娶亲。
表弟也认为18万有点多,但是他不想放弃这段感情。两年后,表弟的父母还是没有拗过那边的风俗,同意了给18万彩礼。之后,小两口生活得不错,女方家也没有生出别的是非。
那么,彩礼究竟该不该要,该不该给?这个问题可能还真不好说,毕竟地方不同,风俗不同,人的观念也不相同。站在自己立场的一方,长久地生活在某个环境里,肯定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任对方怎么讲理都不会认同,也很难退让一步。
如果没有“彩礼”这回事,双方家庭根据自家的条件尽力给儿女办婚事,让一切变得更加简单、纯粹,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